时间:2020-02-18 08:41来源:网易航空专稿 作者:中国航空
这时候,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人说,美国不卖,我们找英、法、俄这些有技术储备的国家买发动机先过渡用用。 虽然说,为自己打气,我们承认这种做法有一定可行性,但是其仍旧有很多问题。 先说说C919本身,换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造飞机不同于搭积木,你这个积木不行了,用一个类似的替代一下就行。发动机作为飞机上最重要的子系统,都是在飞机研制之初得以确定。 在研制过程中,飞机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也需要共同合作,互相针对对方的产品进行优化。想换发,如果没有预留的接口,许多工作都等于推倒重来。 另外,C919使用的Leap-1C发动机是世界上商用发动机中最新的型号之一,与之对应的主流产品是普惠公司的PW1100发动机,C919想保持竞争力的最优选择也是换发该产品,但普惠公司同样是美国公司,仍旧绕不过美国政府的限制。 找英国?罗罗公司的UltraFan发动机的确有针对窄体机产品的优化计划,但现在八字还没一撇,等到其产品出来,C919估计都落后别人一代了。 而剩下的产品中大部分都过于老旧,并不适合我们C919的既定目标。 俄罗斯的PD-14倒是一个新发动机,但是其虽然自称和PW1100、Leap-1是同代产品,考虑到俄罗斯实际的材料和结构设计都更为落后,因此实际水平有多少还需要打个问号。 不过PD-14毕竟已经上俄罗斯国产MC-21客机试飞了,如果C919真的找不到发动机了,其极有可能是中国能找到的少数较好替代产品之一了。
那么中国自研发动机进展又如何? 在C919项目上,中国配套了国产CJ(中文名长江)系列发动机,2011年项目启动。 但适用于C919的CJ1000A还处在较初期的研发阶段,2017年年末才通过概念设计评审。(发动机项目研制分为需求分析与定义、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试制与验证等5个阶段,国产航发差不多是3年走一步) 因此CJ1000A的实际试制都可能还要等几年,更别说投入实用了。远水救不了近火,也只能先看看。
所以,综上来看,如果美国真的断供,C919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而且我们能使用的破局方法也不多。 我们造C919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在航空产业上站稳脚跟,然后再走出国门。不管用俄罗斯还是自研产品,先不说进度问题,初期外国的认可度也很成问题,很可能需要我们花费比原计划多数倍的时间去获得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