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航空工业制造院:航空强国扬帆 装备制造赋能

时间:2019-10-02 20:08来源:看航空 作者:中国航空

在这期间,自主开发了RX系列热成型机、SY系列旋压机、碳纤维预浸料排布机、双坐标高压水切割机、等离子喷涂设备、双头电解机床等特种设备。

向航空企业提供了三坐标、四坐标数控铣床多台套,为航空工业的歼7、歼8、运7、直9、涡喷7、涡扇9等多个飞机和发动机型号的研制解决了多项攻关难题。

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内的奖励,初步形成了航空工艺技术和专用装备的发展体系,确立了航空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有力支撑了航空工业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

开放合作 引进技术 为我所用(1978~2000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航空制造装备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

1980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引进技术为我所用”的指导方针, 与法国Forest-line公司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了“航空工业专用数控龙门铣床合作和许可证生产合同”,共同生产三、五坐标数控龙门铣床。和国外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技术合作项目,在当时国内尚属首次。

随后7年, 向航空航天工业部提供三、五坐标数控龙门铣床16台, 使我国数控机床设计制造技术提高到80年代国际水平。

在这期间,创立多个国内第一:1980年成立航空工业北京软件开发中心, 专门从事CAD、CAM等加工软件的开发;1990年开发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五坐标联动数控系统;1990年开发了SKX-800五坐标数控机床;1994年开发出了国内首个准生产型的FMS柔性生产系统,成为现代自动化生产线的鼻祖;1996年开发出了国内首台SPW-1数控抛丸机。

自主开发了电解加工机床、电火花加工设备、电子束焊接、超塑成形设备。通过与国外合作,向航空企业提供了自主开发的三、四、五坐标数控铣床,为歼10等型号研制提供了关键装备。荣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部级奖项180余项。

在此期间,通过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显著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航空专用装备的研发能力,并利用工艺和装备一体化的专业定位优势,加速迭代,打造了较为完备的航空专用装备技术与产品体系,部分装备实现了进口替代。

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自主保障(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面向航空主机厂所型号研制需求,航空制造装备技术主要以数控化和智能化为主,普遍应用三维设计、有限元分析、仿真优化等设计手段,技术途径采用部分引进、自主开发方式。

期间,自主开发了复材自动铺放、搅拌焊、线性焊、柔性装配、塑性成形、3D打印设备、数字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

2001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三旋轮液压伺服旋压机,2003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数控龙门搅拌摩擦焊机,2006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LFW-15线性摩擦焊机,2009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ATL复合材料铺带机,2013年研制成功亚洲第一台SY100旋压机,2014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立式电子束熔丝增材设备。

自主开发、研制了A/B摆角的五轴联动高档数控机床,性能先进、功能齐全,可满足飞机复杂型面结构件加工的要求,突破了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瓶颈,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机床关键部件的垄断和制约,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航空工业制造院:航空强国扬帆 装备制造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