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俄罗斯官宣苏57用上顶尖AI技术,中国苏35已装备可半自动作战

时间:2019-08-23 22:19来源:贞观防务 作者:中国航空

△苏-35在叙利亚表现出色,苏霍伊称支撑其高强度行动的重要原因是“信息管理系统”的自我检测等功能让后勤、任务规划变得更简便

要实现这样高度自动化,关键就在于飞机的“大脑”,在苏-57上它叫做“信息管理系统”(IUS)。这等于是把一堆专家的脑袋变成计算机程序来协助使用者,俄形象的称它们是“电子飞行员”,也是飞机上的“隐形飞行员”。这乍看起来很新鲜,可其实这在工业上已经逐渐普及,如我们越来越常听到的“专家系统”,它属于AI技术范畴,但归根到底和俄制战机上的“信息管理系统”还是一个东西。

简而言之,“信息管理系统”的运作机制是基于机上的大量传感器,搭配任务数据内有关敌军的情报内容,进行复杂的综合信息融合处理。先进飞机有大量传感器,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不难,融合这些信息的计算机硬件也不难。难点在于信息要如何融合?要怎么给建议才会有效又不会太繁琐?后者通常就需要实际经验,也就是飞行员、军方的经验,而不是靠设计师工程师凭空想象。

 

△莫斯科航展开幕在即,正在为飞行表演进行彩排的苏-57战机

毫无疑问,对于15年前的俄罗斯要设计这样一套系统并不容易,几乎是从零开始。该系统总设计师格里博夫就曾指出,当时研制这么一套系统的争议很大,甚至连靠谱的光纤数据传输线都没有,但最终还是完成研制并取得成功。苏-57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飞行员”已能够将处理后的结果给飞行员条列式建议,如系统可以根据探测数据很清楚的掌握这个导弹的威胁程度,因此可以进一步的告诉飞行员怎样做最好,或是不能怎么做(具体过程详见北国防务此前文章,点击最后扩展链接)。如此,战机本身的作战效能将大大提高。

有意思的是,以往俄罗斯的航电计价时只考虑硬件价格,这在重要功能都由软件解决的现代航电上显得过时,因为现代技术产品上软件往往占了更大比例的价格。在系统研制单位苏霍伊公司与军方的协调下,“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价格首次被采计入飞机价格中,按架数计价。

 

△苏-35采用了苏-57的所谓AI技术,这是中国空军引进苏-35的一大收获

苏-35作为苏-57的前期试验平台,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后者的航电架构,这其中就包括“信息管理系统”,算沾到苏-57所谓“AI技术”的光。中国采购苏-35,得以了解俄部分五代机技术也算一大收获。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俄罗斯官宣苏57用上顶尖AI技术,中国苏35已装备可半自动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