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5 12:26来源:军武研究员 作者:中国航空
小口径、高射速、多备弹之路,采用6管加特林原理,配备2个驱动马达,为炮管和弹鼓提供动力,射速高达6000发/分。从此美军机炮进入加特林转管炮时代,并诞生了炮霸GAU-8,装备A-10攻击机,在海湾战争中大显神威。
吊装机炮 转膛双雄:BK27与GIAT30 二战后期,战斗机飞行速度大幅提高,空战中交汇的时间非常短暂,提高射速和增大机炮口径变得同等重要。12.7毫米机枪之所以在美军站稳脚跟,超过1000发/分的射速是一大优势。传统滑动机心式机炮射速提高潜力有限,德国工程师另辟蹊径研发了MG213C型转膛炮,理论射速高达1200发/分,几乎是当时最靠谱的20毫米MG151机炮的2倍。转膛炮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弹膛,射击时火药气体带动鼓轮旋转,鼓轮上的炮弹对准炮管即可击发,原理与左轮手枪相似。
毛瑟BK27 尽管MG213C研发时间较晚,并未大量装备,但其设计给后人很大启发,转膛机炮家族先后诞生了美国20 毫米M39、英国ADEN阿登、法国德发和瑞士厄利孔302RK等航空机炮。1976年,德国毛瑟公司开始为狂风战斗轰炸机研发新一代单管转膛炮,定位“四高”--高初速、高射速、高精度、高可靠性,1979年研制成功,这就是毛瑟BK27。为配合阵风项目,法国武器工业集团于1988年研发了GIAT基亚特30M791单管转膛机炮(别名德发791B),改用7条膛线和电子击发装置,创造了2500发/分的单管射速记录。
GIAT基亚特30M791单管转膛机炮 保留VS取消?这是个问题1956年,以“响尾蛇”为代表的格斗空空导弹取得首个战果,空战进入导弹时代。1992年12月27日,一架美国空军F-16C战斗机使用AIM-120A 导弹击落伊拉克空军米格-25,空战进入超视距时代。如今,四代机纷纷服役,以AIM-9X为代表的新世代格斗导弹性能卓越,先进头盔瞄准具配合大离轴角发射的格斗导弹,理论上威力秒杀机炮。四代机是否还需要保留机炮设计?这是摆在设计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与F-35A的高调相比 F-22机炮颇为神秘 现役四代机中,F-22、F-35A(空军型)、苏-57均保留了固定机炮,F-35B和F-35C并未安装固定机炮,像F-4一样使用机炮吊舱应对不时之需。军迷寻遍歼-20图片和有关资料,未见机炮踪影,网传歼-20具备安装机炮的能力,但暂未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