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7 11:12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日本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海外部高级经理芦田隆則先生和大家分享了成田机场的运营经验及先进技术研发,并介绍了OneID项目。 自1978年开业以来,成田国际机场作为通往东京和日本的国际门户,已经满足了40多年来对航空运输的强劲需求。安全和保障是成田机场的首要任务。机场致力于高效运营和有效管理,积极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为乘客提供顺畅的体验。目前,成田机场正在努力实施OneID项目,允许乘客在没有取出护照和登机牌的情况下走过候机楼的所有检查站,一旦乘客在第一个机场接触点扫描护照并登记他们的面部数据,其可以走过每个检查点,例如办理登机手续,行李托运,安全检查和登机,而无需再次出示护照和登机牌。同时,机场推出智能运营、智能机场和数字营销计划,研究开发自动驾驶接驳车以及机器人在安全,乘客引导,清洁等方面的应用,致力于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成为亚洲领先的机场。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综合交通设计研究所所长张昆先生带来了主题演讲《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发展之路》,分享了研究所参与国内外机场建设规划的设计经验。 机场作为一个大型公共交通建筑,其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综合体建设,而与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紧密相关。从形象而言,它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门户;从机场运行功能而言,它从选址到规划,充分考虑了城市及城市周边经济文化政治地理环境现状;从综合交通枢纽而言,需考虑其与城市交通联系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民航工程设计研究院项目总监/航站及空港创新发展主任徐平利女士以《未来航站楼及空港创新设计》为题发表了演讲,和大家分享了航空工业建投在兰州、无锡、版纳、珠海等地机场的设计实践及特殊航站楼设计。 其表示,行为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其所停留场所的功能提出新的需求,航空港和航站楼作为大量旅客所集散的场所也必然需要去契合这种改变。把机场建成“机场城市”,让机场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智慧机场带给旅客获得感的重要体现。未来航站楼规划及建筑设计创新要点包括:土地资源最大化、运行效率最高;通达完备及无缝衔接的交通体系;高舒适度、高品质、人性化环境创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充分应用;多元复合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功能设计创新;地域特色建筑风格与新技术的融合;港城一体化、多元复合综合枢纽设计创新;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实施。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庞年华先生演讲的题目为《智慧机场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探讨》,他从智慧机场发展概述、建设愿景和持续演进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分享。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已步入智能化应用阶段,为智慧机场建设带来更大机遇。随着前沿科技在现实中的落地应用,智慧机场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有更多的内外部协同系统加入进来,共同促进各业态的发展,智慧机场形态也变得更加丰富。智慧机场形态主要体现为,感知互联、广泛协同、智能决策、精确预判、全程无感、可视呈现。机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类内容:基础设施、技术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在智慧生态型机场发展阶段,建设方式和建设内容根据各机场业务需求、发展愿景等因素不同会有差异。而能力需要通过数据积累、系统与业务的不断融合发展而变得更加智慧。业务场景则需要实际运行验证、修改和完善,持续提升。
第二天的论坛以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通导分院总工程师杨银凤先生带来的《通航机场空管服务的设想》拉开帷幕,他和大家探讨了通航的地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以及远程塔台的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我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低空空域有效开发利用的需要,难以为通航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亟需加快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杨银凤和大家分享了通用航空信息保障在导航、监视、通信、气象、管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