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13 09:27来源:笼络天下事 作者:中国航空
R-73(北约代号为AA-11箭手)由三角旗机械生产设计局所开发,是研发来取代早期在苏联战机上所使用的短程R-60(AA-8蚜虫)导弹,计划于1973年开始进行,第一枚导弹于1985年服役,一出世就成为美国AIM-9“响尾响”近距空空导弹的可怕对手,被普遍认为是最难以对付的现代空战武器之一,其目前是俄罗斯最先进的短程空对空导弹。 结构特点 其最小射程300米,最大射程则为20公里,探测角度±45度,目标对制导头角速率需小于60度/秒,目标高度20-20000米,目标过载需在12g以下,目标速度不大于2500公里/小时,载机过载8g以下,对固定翼飞机一类目标的杀伤率为60%。安装的MK-80全向红外制导头探测距离10-15公里,发射前视野±45度,射后±60度,从制导头锁定目标到发射只需1秒。探测角度方面,R-73系列与新型侧卫战机搭配后,不论其探测角多少,都能做到全向防护。这归因于战机的全向视界探测/锁定能力与导弹的“越肩(向后)发射”能力。 研制历程 R-73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投入现役,一出世就成为美国AIM-9“响尾响”近距空空导弹的可怕对手(R-73系列在各方面据推测都优于美国的AIM-9M导弹,因此促使了响尾蛇和其他短程空对空导弹的发展,诸如AIM-132 ASRAAM,IRIS-T,MICA IR,Python IV以及在2003服役的最新响尾蛇改良型,AIM-9X。)。由于苏联解体,R-73“箭手”的发展遭遇困境。但俄罗斯空军没有放弃对它的改进计划,条件稍有好转即着手改进。实施这个改进计划的是俄罗斯“三角旗(Vympel)”导弹设计局。改进型R-73导弹的研制工作从2004年开始。 使用情况 使用此种导弹的飞机有米格-29、苏-27、苏-32和苏-35,而且可由新型的米格-21、米格-23、苏-24和苏-25战机所携带。它也可被俄罗斯攻击直升机所配备,包括Mi-24、Mi-28和Ka-50。 型号演变
|
上一篇:北京大兴机场西塔台下月建成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