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中国通航应急产业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9-03-16 12:26来源:今日民航IFLY 作者:中国通航

 
 
 
以下就高速公路救援、地震救援、医疗救护方面来看对机动、快速、灵活的通用航空救援的刚性需求:
 
比如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汽车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年交通事故的伤亡数据都十分惊人。2017年中国年交通事故总量20多万起,造成死亡6万余人、受伤20余万人,其中每万台车辆死亡率为2.50,这一指标是发达国家的5倍之多。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难以预测的时间、地点以及紧急程度。航空救援往往能更快速到达水、陆路不可通达的作业现场,实施搜索救援、物资运送、空中指挥等工作。另外,心肌梗死、脑出血、心脏病等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对时间要求很高,航空医疗救援优势凸显。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2.9亿人,高血压患者2.7亿人。约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脑血管病,由此可见这其中可以产生多少航空应急救援的刚性需求。如果通航应急救援在第一时间能够为受灾地区打开一条生命线,那么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将会极大减少,造福人民,福佑百姓。
 
 
 
 
我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产业规模庞大,带动效应可观。
 
用通用航空的独有优势来发展通航应急救援,在解决民生的同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目前在新兴市场的拉动下,全球应急产业已有较大市场空间,预计到2024年全球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可达14256.5亿美元。美国现阶段共有2403架救援航空器,直升机1498架,全国共三百多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公司,航空医疗救援基本覆盖了其84.5%的人口,仅应急救援的年飞行小时就能达到70万小时,由此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每年仅直升机救援运营收入可达40亿美元。德国的应急救援目前有74个救援站、36个基地、106架直升机,德国任何位置发生事故、灾难,民众都可以在15分钟内得到航空救援服务,普及化和普遍化非常明显。     
 
 
 
 
从国外实践可见,要解决好民生问题需要全覆盖、普遍化,这就要求通用航空本身的发展需要规模化,网络化,“航路成网”,跨区飞行。同时通过网络化、规模化降低成本,更贴近百姓需求。近年来,通用机场建设审批权限下放,建设加速,各省规划到2020年要建设612个通用机场,不断形成网络,将为中国应急救援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美国航空应急救援普及广泛,救援网点密集,版图大部分地区飞机10分钟飞行覆盖。
 
 
 
 
未来10年将形成产值数千亿的庞大的中国通航应急救援产业,包括救援飞机装备配套和研发生产、地面装备的配套研发生产、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空投手及救生员等多种专业人员的培训复训产业等。
 
日本从1995年1月阪神地震后开始构建空中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到2017年12月份,机队规模达到了106架,分布在各府道县,全国共有56家医院提供直升机救援服务,能够做到在20分钟内到现场提供航空应急救援服务,这也是网络化发展的结果。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地域广阔、人员众多的特点,我国如果要建成一个覆盖全国80%以上国土面积、全天候响应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航空应急救援网络,根据中国国土面积相当于日本的25倍左右、人口是日本的10倍左右的情况,结合中国发展阶段和构建的应急救援覆盖指标,中国约需要1000--1200架专业航空器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种专业救援吊挂装备、800--1000家能够提供应急救援的医院等,未来10年将形成产值数千亿的庞大的中国通航应急救援产业,包括救援飞机装备配套和研发生产、地面装备的配套研发生产、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空投手及救生员等多种专业人员的培训复训产业等。
 
 
 
 
从救援飞机装备(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等)的研发生产、配套设备研发生产、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专业人员的培训复训、空地救援指挥系统的构建等,构成通用航空救援的庞大链式产业。
在通用航空应急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拉动应急物流、装备制造、咨询培训、保险业和租赁业等一系列产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效应可观。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通航应急产业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