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如何处置和反思空中特情?飞行经验丰富的空军飞行员予以解答

时间:2019-03-05 15:51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中国航空

讲以上这些例子,主要是想说明处理空中危险特情时,需要预案演练与相机决断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飞行员不可能完全按照预案照本宣科,那无疑是教条主义;但也不可轻视预案演练,完全靠自己临机决断——这纯粹是拿机上生命与国家财产在冒险。实际上,大多数空中特情都是有预案的,但难的是如何根据瞬息万变的情况准确判断,快速下定决心,寻找并选择可行方案

。如同《萨利机长》里机长面对质疑时所说的那样,关键是时间!也就是说,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有限的时间内、以及千变万化的情况下把握住有限的机会窗口,做出正确选择来挽救一切。


 

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萨利机长》将一位果断处置空中特情、挽救整机乘客生命的机长形象地展现在大众面前。空情处置,正如萨利机长在面对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事后调查对其的质疑“你为什么不尝试返回拉瓜迪亚机场?”时回应的那样,飞行员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

当然,复杂多变的天空自然也有预案没有考虑到的情况,这时飞行人员的敏锐判断与应急反应能力就至关重要了。在一次夜间飞行期间,笔者担任塔台指挥员。当时,一架飞机马上就要在跑道尽头落地,突然间我在二束探照灯光衔接处的阴影中发现一个疑似黑影在移动,遂马上命令飞机加油门复飞。当时,塔台上其余几个人和塔下的人都还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只是看到警示紧急情况的红色信号弹冲入夜空,飞机呼啸着紧急复飞。我让人去跑道上查看,才看出竟是个人。

像这种情况就没有预案和准备,因为所有军人和周边老乡都知道飞行时跑道绝对不能去。别说是人了,就是周围的动物也近乎神奇般地遵守这一规定。当年机场附近村庄有5、6只大狗,每天飞行快结束时,它们就从村庄来到跑道对面的护场沟沿,或卧或站老老实实等待,从不进机场。只要飞机落地,显示飞行全部结束的红色信号弹一上天,它们就跑到空勤、地勤休息处,等着吃扔下的肥肉、骨头什么的。动物尚且如此,我们又怎么会想到人会出这事呢?

经过询问,才得知他是一个外地人。他在夜里迷路了,看到这如同白昼的“大路”就自然走上跑道了。如果笔者也发现稍晚点,或者发现后怀疑、犹豫,或者下达复飞命令不够坚决果断,或者机上的飞行员和塔台人员稍作迟疑,那人机相撞的悲剧恐难以避免。人机相撞的危险并非想象,笔者早年在初级航校学习驾驶时就曾目睹过类似事故,这种经历也积累了果断处置的宝贵经验。

反思事故:莫因英雄事迹而淡忘

此次刘传健、徐瑞辰两位飞行员处置正确,无疑值得肯定与表扬,但是也不能因此忽略了另一方面,即挡风玻璃破碎这一事故本身。

就航空公司而言,应当对这次险酿大祸的事故当作大祸来对待,不应因事件良好的结局而心存侥幸。那么多鲜活无辜的生命差点就因为一块玻璃而葬送,多么可怕呀!大型客机、运输机虽基本都有自动驾驶仪,但飞行安全不能依赖自动驾驶。出现各种险情,飞行仪表与自动驾驶仪往往失灵或难以应对,如此次川航事故中就需要飞行员接手操作。

一方面,航空公司在组织飞行员训练与飞行时,还是应多拿出些时间和精力在应对各种特殊情况上下功夫。飞行安全需要呈制度化的思考、琢磨与总结,平时要加强安全培训,动员基层力量广泛开展预想,推敲、演练,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民航部门要加强各种事故的通报,组织飞行员及时了解、学习各种事故情况,平衡商业效率与飞行安全。

另一方面,相信航空公司会认真查找玻璃破裂脱落的原因,看看到底是生产厂商的问题,还是维护的问题?亦或还有什么别的问题?分清责任,严肃处理;举一反三,查找隐患。不单单是川航,全国各航空机构都应深刻学习吸取这件事情的经验教训。

但是,在追根溯源的同时,人们也要客观看待这一事件。现代复杂的机械设备动辄成千上万的零部件,难免有磨损、疲劳乃至老化的现象。可以说,飞行事故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难以完全归零。我部战友当年试飞歼八时,就因一个小胶垫老化漏油,导致空中失火的严重情况。虽然飞行员技术过硬,但还是造成重大损失。为了尽可能将这种概率缩小,只能依赖细致扎实的飞行准备工作。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总体的安全性有目共睹,还是非常高的。想必所有航空公司都会利用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各方面保障、服务不仅更科学,也应更人性化。

空中特情情况各异,种类多样,川航3U8633航班的遭遇不是第一次,也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次。面对空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飞行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飞行技术,准确的应变能力,航空公司也需要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这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根本。


 

照片由作者提供,摄于1979年云南蒙自前线机场。由图可见,歼七机翼下已经装上了导弹挂架。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如何处置和反思空中特情?飞行经验丰富的空军飞行员予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