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如何加强航班延误后服务―探寻改进工作之路径

时间:2019-02-21 16:40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航空

(一)严做减法

民航局实施的“控总量、调结构”措施就是一把利剑,可以果断给“过热”的市场“降降温、刹刹车”。通过适当控制发展速度,调整供给结构,来推动航班供给质量的提高,逐步扭转供给与需求错配的局面,进而为民航保障供给的增加空出时间、调出空间。

首先,这是安全的需要。在民航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保障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民航不可承受之重,给民航的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此前发生的几起不安全事件,就是保障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因此,笔者认为,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实施“控总量、调结构”,倒逼企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保障能力提高上,而不是陷于不断增加航班的虚假繁荣中。

其次,这是发展的需要。旅客需要的是正常的航班,现实却出现了大量延误的航班,出现了旅客需求与供给的错配。任由此种情况发展下去,民航将失去“快速”这个核心竞争力。“快速”靠的是航班正常,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航班正常是民航的核心竞争力。

(二)勇做加法

“控总量、调结构”的重要意义是为提高民航保障能力留下时间、留出空间。除此之外,大力加强以提高航班正常为重点的保障能力建设更是民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提高空域保障能力,破解民航“上天难”问题。这是根上的问题,是影响民航生存空间的问题。除积极协调空域管理部门对民航释放更多的空域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外,还应眼睛向内,夯实空管保障基础,增加空管保障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苦练空管保障的基本功,提高空域精细化管理能力。

二是加强保障设施设备建设。重点方向应放在现有大中型机场软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完善上,如停机坪、停机位、航站楼、HUD、CDM、A-CDM、配套酒店等设施设备。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旅客出行较多的大中型机场设施设备完善上。航空公司方面应加强航班运行决策系统建设,补齐航班信息告知短板,完善保障设施设备。

三是加强保障供给的“软支撑”。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在简化出行、流程优化、信息协同、人工智能、多式联运等方面加大科研力度,通过技术手段来协同优化各单位、各环节的保障供给,促进保障工作有质的飞跃。

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民航因其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民航专业岗位员工的每一个操作都会直接影响到民航的安全与发展。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应从长计议,大力加强对民航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以满足行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如何加强航班延误后服务―探寻改进工作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