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19 10:48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中国航空
美国五代战机要大量用到钛合金,F-22上就有很多特制的钛合金部件。资料显示,在F-22上一些承力大型钛合金隔框都是用锻件制成的整体,其中最重的锻件近3000千克,尺寸3.81m×3.17m,但切削加工后的成品件不到150千克,利用率只有5%多一点。 “这导致钛合金的材料浪费严重。因为传统工艺属于减材制造,制作部件时经过制模、锻造、切割、打磨、抛光等一系列工序,很多材料都‘裁剪’掉了。而3D打印是增材制造,理论上‘一次成型’,无需制模和其他传统的复杂工序,材料基本可‘按需配给’,大大增加材料的利用率。”王群说。 比如要打印一个金属部件,先操作计算机读取打印文件中的切面信息,让打印喷头在文件指令的控制下,以切面形状喷出金属粉末,然后通过激光束加热,让其熔化和固化后形成与切面形状相同的平面薄层。接着再控制打印喷头,在已形成的平面薄层上按照相邻的下一个切面形状,喷出薄层并固化粘合。如此往复,最终就能把一个个与部件切面形状相同的平面薄层,逐层堆砌并粘结成所需要的3D实体部件。 “正是因为制造方式的不同,3D打印能大大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他指出。 记者了解到,此前美海军陆战队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为F-35起落架制造了一个部件,成本仅9美分,推广应用后可使每架F-35的维修费用降低7万美元。而早在2012年,美国新型电子束3D打印技术就已取得重要突破,具备大型金属部件加工能力。美国防部和洛马公司,准备将其用于生产F-35的钛、钽、铬镍铁合金等高价值材料的高品质部件。 弥补F-22因停产导致的部件供应问题 王群说:“以往,对特殊或定制部件,要先向厂家提出需求,厂家据此完成设计制造。这不但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且批量小的话,成本也不‘秀气’。美国F-22早在2009年就已停产,这意味着某些部件可能面临无备件的尴尬局面。再专门让厂家制造,生产周期和费用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同时,产品最终送到用户手中,还要叠加不菲的运输和时间成本,这也不能忽视。而3D打印,只要构建出产品的3D打印模型并形成打印文件,就能方便、快捷地制作出产品即刻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