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03 13:25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中国航空
打造新时代“空中王牌”:紧贴实战,战场上没有“第二” 在郝井文所在旅营区,荣誉史馆前一架米格-15原型机呈起飞姿态,直刺苍穹。这,正是60多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战斗英雄王海所驾驶的战机。 郝井文所在部队的前身,是当年两次入朝作战、创下辉煌战绩的英雄部队,涌现出了王海、孙生禄、焦景文等战斗英雄和“王海大队”等英雄集体。 “作为英雄团队传人,如何不忘初心、为党奋飞,打造新时代‘空中王牌’?”郝井文时常这样问官兵、问自己。 “怎么做到?那就是紧贴实战,不断地自我否定!”郝井文说。 2008年深秋的一场实兵演习中,郝井文所在部队的实弹打靶败北,而兄弟部队则将导弹直接打进了仅有导弹翼展3倍的目标内,一剑封喉! 此次失利,郝井文所在部队将兄弟部队准确击中靶标的影像制成浮雕,挂在空勤楼入口处警示大家:“这就是目标!” 也正是从这一次,郝井文开始深入思索,怎样紧贴“实战”实现信息化。 2011年任团长后,郝井文提议成立“信息作战研究中心”,带领专业骨干展开电磁干扰、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样式研究,摸索信息化、流程化、标准化训练规范。 在当年年底空军首届对抗空战比武中,面对强电磁干扰压制,郝井文灵活运用战法,以大比分优势夺得“金头盔”。 这次成功尝试,开阔了郝井文的实战化思维。 2013年以来,郝井文带领团队先后完成空军训练大纲和法规的试验任务,在全空军率先展开海上自由空战、远海超低空飞行、夜间常规武器打地靶、夜间空中加油等多项开创性训练。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紧贴实战,更要勇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 2015年盛夏,部队海训转场当天,天气突变,黑云压顶。 “我先上去看看情况!”郝井文驾驶战机第一个冲上云霄,发现天气仍有起飞窗口时,立即向塔台报告:“空中有云缝,抓紧定下转场决心!”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十多架战机快速跟进起飞。当最后一架战机突破云层后,机场顿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