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06 15:46来源:e起飞民航交流平台 作者:中国航空
HUD低能见度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简单的在飞机上安装一个HUD设备就万事大吉了。还涉及到低能见度程序设计、空管指挥、地面滑行引导以及航务保障能力(通导等)。 比如通导设备,对于不同级别的运行标准,采用的是不同的通导校验标准。 比如,对于HUD RVR 90米起飞标准,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摘自咨询通告《使用平视显示器(HUD)运行的评估与批准程序》 事实上,HUD低能见度运行绝非什么新事物,而是在国外已经在运行的成熟模式。 以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为例,已经实施了HUD RVR 75米的起飞标准!
注意上图红线小字:使用经批准的HUD系统的起飞标准为RVR 75米。(中国民航出于安全考虑,使用了更严格的RVR标准和验证标准) HUD对安全的好处 民航的主要工作其实就围绕两点——安全和效率。 HUD不仅可以通过能见度标准的降低来提升运行效率,对安全亦有帮助。 我们来看看对着陆品质的影响—— 1、进近稳定性的区别。
▲单发手动飞行数据对比 2、接地点的区别。 红点是不使用HUD的接地点分布 绿点是使用HUD的接地点分布 3、接地时下降率的区别。
统计结果表明使用HUD可减少接地大下降率的发生 数据来自于FAA对4000次实验数据和对532次着陆录像的参数研究 蓝色柱子代表HUD数据,在接地下降率6英尺/秒(360英尺/分钟)以上的大下降率区间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我们经常说,民航始终在安全和效率之间踩跷跷板(取舍权衡)。 而HUD的应用,既能通过降低机场运行标准而提高效率,又能让飞行变得更安全。 不再是踩跷跷板,而是刀切豆腐两面光。 这样的工具,航空公司、民航员工朋友和旅客朋友,你们资磁不资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