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运12:创下多个中国第一 成为中国民机的骄傲

时间:2018-11-29 15:27来源:看航空 作者:中国航空

 

 

它有着低调质朴的外表,却格外坚韧努力,手持14国“护照”纵横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是上个世纪中国适航的“先驱”,却将往事寄情于岁月,紧跟时代蜕变自我;它是哈飞人历经岁月的创新和积累,是哈飞人开拓创新的最好见证。它是一个缩影,映射着中国制造在世界航空领域的升腾;它是一杆标尺,矗立于国产民机适航体系的原点;它是一张名片,以出色表现为中国制造赢得良好声誉。

 
它是运12飞机,30多年来,它承载着哈飞人的梦想,创下多个中国第一,成为中国民机的骄傲。
 
艰难时期顽强起飞
 
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军品谋生的老牌航空企业进入发展瓶颈期。哈飞瞄准国际市场需求,自筹资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率先在国内采用国际通用性最广的适航标准——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条例作为设计规范,让一个新型号冲破了北国冰城的云霄。
 
1982年7月4日11时20分,一架带有金属本色的双发、单翼、单垂尾,机身标注“Y-12”的飞机,迎着每秒10米的斜侧风,呼啸着从跑道冲向蓝天。11时45分,飞机平稳降落,标志着该机试飞成功。15000多张凝结着工程技术人员心血的设计图纸,近6000种浸透着工人们辛勤汗水的零件,历经多次改进和试验才解决的8项重大技术攻关,都见证了哈飞人是如何用勤劳和智慧,托起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的希望。
 
1984年12月17日,运12飞机鉴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通过技术鉴定,会议认为运12Ⅰ型飞机技术性能已达到设计指标,同意投入使用。
 
 
奋力构筑适航之基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拐点上,运12飞机的研制目标是走出国门,填补中国民机出口的空白。要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取得国外的适航证,拿到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哈飞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成功了,必将对中国民用飞机实现出口、航空工业开展适航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即使失败了,也能够积累经验和教训。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民机出口尚处于空白,民机适航对于国人来说还很陌生。勇于创新的哈飞人却用全球视野,将目标瞄准国际市场,第一个在国内采用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条例作为设计规范,研发走向世界的民用飞机。这一决定使运12飞机在诞生之初就站在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良好维护性的起点,并坚定走过30余年的国际适航之路。
 
当时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性适航管理机构有两家:一是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二是英国民航局(CAA)。由于英联邦国家众多,潜在用户多,哈飞选择取英国民航局CAA型号合格证。
 
从1987年开始,哈飞7次组团飞赴英国,同英国民航局进行艰难谈判。1988年5月,10名CAA航空专家来到哈飞,按英国民航局适航标准对运12进行全面、严格的适航审查。在近3年的时间里,哈飞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顽强拼搏的精神,经历1000余次失速试验,在提供273份适航验证资料,并对CAA提出的280余项问题逐条整改后,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0年6月20日,是哈飞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举行的颁证仪式上,英国民航局运输飞机部主任彼诺依代表CAA宣布:“按照英国民航局BCAR-K要求,运12飞机已达到CAA适航标准要求。”运12飞机获得CAA型号合格证,标志着运12飞机适航标准达到国际水平,这充分说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走向世界的能力。
 
在此后30余年的运营中,运12系列飞机先后获得中国、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型号合格证,是我国目前唯一同时获得进入欧美发达国家“通行证”的民用飞机。运12系列飞机的取证历程,促进了我国适航标准的建立,推动了国产民机适航验证技术和适航管理水平的发展。
 
运12家族不断壮大
 
从1980年初,运12开启生命征程后,这个型号一直没有停下发展壮大的脚步。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哈飞对运12Ⅰ型进行了重大改进,先后研制出运12Ⅱ型、运12Ⅳ型、运12E、运12F型机,其环境适应能力、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都逐步得以提高。这些运12“家族成员”被广泛应用于客货运输、人工增雨、农林作业、地质勘探、航空测量、空投空降、航空救护等多种用途,还可改装成海洋监测、空中游览和行政专机等。
 
在运12Ⅱ型的基础上,运12Ⅳ型提高起飞重量,进行全面系统安全性分析,提高飞机安全使用水平。运12E型又在运12Ⅳ型的基础上,换装发动机,改进飞机操纵、环境控制、航电等系统,提高了乘坐舒适性,给用户的日常维护提供了便利。承袭优秀基因的运12F飞机更是以其更快的速度、更远的航程、更舒适的体验,将商载、速度、性能和执行任务的灵活性完美结合。
 
至今,运12系列飞机已出口巴基斯坦、秘鲁、斯里兰卡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余架,是我国目前出口国家最广、数量最多的民用飞机。
 
运12F适航新征程
 
在运12家族“新成员”运12F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哈飞不仅从设计之初即遵照CCAR23/FAR23部适航标准,更及时引入AEG管理,创新性地采用“损伤容限”设计方法,使运12F在获得更优性能的同时,在较高水准上完整走过复合材料标准、工艺方法、设计技术、适航验证的过程。
 
伴随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飞行经验的大量积累,中、美两国适航当局不断对适航标准和程序要求进行修订,取证难度大幅提升。运12F项目继承运12系列飞机的研制经验,在酝酿之初,就确定了中、美适航取证“同步走”的路线图,并在立项前提早谋划适航取证事宜。在2005年7月和2006年8月,哈飞先后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CAAC)和FAA提交型号合格证申请。经过完整的地面试验和5年、900余小时、1200余架次的飞行试验,运12F飞机完成了基本型CAAC和FAA型号合格证申请适航验证工作。
 
2015年年末和2016年年初,运12F相继取得CAAC和FAA型号合格证,为我国民用新机研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中、美适航同步规划、同步验证、同步取证之路,标志着该型号飞机设计能力达到了最新的国际适航标准,是国产民机制造业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对国产民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在攀越了一座座适航高峰后,运12F向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型号认可证发起冲击。目前,该项目已确定审定基础,进入认可审查阶段。CCAR23/CS23部飞机申请欧洲航空安全局型号认可,在哈飞和在国内均属于首次,取得EASA型号认可证意味着运12F型机获得欧洲市场的准入资格。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运12:创下多个中国第一 成为中国民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