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东部战区空军某基地:用“信息化大脑”智胜天空

时间:2018-11-28 14:16来源:光明网 作者:中国航空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往往一次战役决定战争结局,空中战役更是如此,这意味着指挥参谋人员首先要“料敌于先,制胜于前”。东部战区空军某空防基地就有一群“现代诸葛亮”,在西北大漠举行的体系对抗演习中,他们负责开设“蓝军”合成指挥所,同强大的“红军”展开扣人心弦的绝妙“智斗”。

堵塞“胜利小径”

“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演习前,时任东部战区空军某基地副司令员、演习“蓝方”合成指挥所总指挥员王卓平就综合“红蓝”双方的兵力对比和任务区分,为“蓝军”确立“总体劣势、局部聚优,空中薄弱、地导弥补,必要时弃子守势”的总体作战指导思想。这串犹如出膛子弹般利落的文字,蕴含了指挥参谋人员历次作战演练的经验,还有些许失败教训的总结。

“所谓‘预谋’,通俗讲就是运筹决策,要能克敌制胜,得有些逆向思维,先要从对方角度出发,以料敌从宽的原则分析,研究对方可能的构想、思路、行动,再据此制订反制措施。”“蓝军”副总指挥员冯志峰介绍,“演习中,只要对方战机出动,我们基本能判断什么‘套路’,就因为前期筹划中,所有可能的因素都考虑到了。”

演习筹划阶段,冯志峰就把目光投向己方防区侧翼一个峡谷,如果“敌机”沿山脉超低空突防,不仅“蓝军”地面防空力量不易发现,连空中预警机都因山脉遮蔽而无法快速发现目标,造成整个防御被动。于是,他把守住峡谷的任务交给己方先进战机。显然,“蓝军”指挥员决不允许这条峡谷成为“红军”的“胜利小径”。

果然,演习中,负责侦察突击的“红军”机群从峡谷鱼贯而入,它们的飞行高度几乎低到极限,“蓝军”地面雷达和预警机尽管也重点关照这片区域,却因探测盲区没能发现异常,“红军”突破最后一个山口后,按计划拉高,即将发起期待中的“致命一击”,谁曾想一下子被隐蔽在中高空的“蓝军”战机锁定。占有高度、能量优势,“蓝军”把好不容易突防过来的“红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胜利小径”瞬间变成“伤心山谷”。

替对手“弄计划”

“作战计划应该有两个方案。”拿破仑在《战略论》中强调,战争永远有意外,必须准备更多、更详细的应对预案。经受演习考验的冯志峰说,相比二战中震撼的“千机大轰炸”,现代空袭作战规模小了,但参战机种却多了,计划组织的周密性更高,而且还要保持灵活性。

地面部队抗击空袭,作战编组很有讲究,必须相互掩护,相互提供数据支援,才能形成密不透风的火网。演习中,由于“敌”电磁干扰,地面防空部队能取得战果,有赖于兄弟部队的数据支援。一个演练日里,对方伏击机群因为未摸清地面防空部队部署详情,在缺乏支援掩护干扰飞机的情况下,遭到“蓝军”地空导弹沉重打击。

“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达到完美地步。”对浸润于信息化时代的“蓝军”指挥参谋人员而言,周密的计划要建立在大量精确规划和精密计算基础之上。拿前文的“峡谷狙击”来说,鉴于己方战机滞空时间有限,而“红军”机群什么时候来完全未知,如何让对方攻击恰好落入己方战机滞空的“时间窗口”,才是考验“蓝方”的关键。据介绍,制订截击方案时,“蓝方”就敌我双方机场的吞吐量,放飞方式、大飞机与小飞机放飞间隔、飞机的油耗、滞空时间、任务剖面、再次出动时间都进行严密计算,航线规划、任务计划全都精准到秒,最终实现了“在准确的时机,在正确的空域,予以精确打击”。

“一个好的指挥员,要能替对手制订作战计划。”演习前,“蓝军”根据红蓝两军情况,“替”“红军”制订出三套可能的方案,其中最复杂的方案是对“蓝军”进行U型包围、侧翼攻击,该方案将充分利用“红军”的技术优势和地形地貌特点。而“蓝军”针对“红军”每一种方案都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方案和预案,并针对最复杂的“U型包围”方案进行重点推演和准备。正是考虑到最复杂的情况,并进行严密的计算和推演,最终“蓝军”以总体的劣势兵力,取得了均势的战果。

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

“善兵者,因敌而用变。”历史证明,战役打响后,监视战场情况和指挥、控制、协调、调整战役行动是最艰苦的“军事脑力活动”,谁能随机应变,谁就能获得战场主动权。

某个演习日,“蓝军”组织空中进攻,对“红军”目标实施打击。“蓝军”先头部队按计划起飞,空中待机,计划与后续突击战机和支援力量一道展开攻击。此时,“蓝军”动向已然被“红军”发现,“红军”战机紧急起飞待战,一张不同机种、不同机型的先进战机编织的防空网迅速展开。“红军”地面防空部队则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待战,难以定位。态势很清楚,“红军”充分预想到“蓝军”进攻的各种可能,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逸待劳。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东部战区空军某基地:用“信息化大脑”智胜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