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歼轰7A曾因发动机险些下马,如今发动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绊脚石

时间:2018-10-22 14:37来源:第一军社 作者:中国航空

 

歼轰7A是一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而歼轰7A目前也作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轰炸机型,拥有较好的对地攻击能力。但是就是这样一款自主研发的歼击轰炸机曾在开发的早些年,险些胎死腹中,这是为什么呢?

 

 

一九七四年经历西沙海战之后的解放军也认为海军需要一款多用途的歼击轰炸机,而这便是后来的歼轰7A,虽然该机在研发上十分顺利,但是在发动机的选择上却出现了难题。由于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航空工业上更是只能依赖他国的飞机进行仿制。因此,军机的发动机便一直是一个十分懊恼的问题。为此,中国特意斥巨资购买了英国的斯贝发动机生产线,以及四十台斯贝发动机。

 

 

在当时,斯贝发动机属于一款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开加力模式下推力可以超过九吨,而不加力进行普通飞行时推力也可以达到六吨,这样的性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是十分先进的水平了。而中国在一九七五年引进英国的这型斯贝发动机时,不仅花费了五亿英镑购买四十台斯贝发动机,并且还额外花了一亿英镑购买了发动机的生产线,以此对西安发动机公司的生产线进行技术上的改造。

 

 

而中国方面也将国产型的斯贝发动机命名为涡扇9,并于一九七六年投入生产。但是直到两千零二年,全国产化的涡扇9发动机才试飞成功,并且改名为秦岭发动机。在此之前的歼轰7A一直使用的是进口的斯贝发动机。而随着秦岭发动机的成功,歼轰7A的量产工作才得以顺利的进行。

 

但是完全国产化的秦岭发动机装备歼轰7A之后,对于一九七五年立项的歼轰7A来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光了。而脱胎自英国的秦岭发动机自然在技术上也就不在占据优势。而目前也正是因为秦岭发动机的约束,使得歼轰7A在发展上无法在进行后续型号的设计。这也可以看出,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军工实力差的时候,即便是获得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也无法进行成功的仿制。所以中国现在才要开始大力的发展航空领域,势必将发动机等技术实现完全的国产化。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歼轰7A曾因发动机险些下马,如今发动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