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8 13:55来源:飞行邦 作者:中国通航
对于行业来说,李亚凝告诉记者,近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民航局大力对通用航空放松管制,低空飞行服务是重要一环。因此《方案》的出台对无人机、对通用航空来说都是利好。
作为其中重要的受益方,我国通用航空尽管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但受制于空域结构复杂和飞行计划审批不便等影响,通用航空潜在需求长期得不到释放,“飞不起来、飞不顺畅”成为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关键瓶颈。
民航局空管办相关负责人解读道,根据国际经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通用航空飞行申报和运行监控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通用航空飞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被业内人士视为促进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良药。
而根据《方案》,最早到2019年,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就能够试运行,2020年全面投入运行。《方案》还提出,地区管理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联系,共同研究提出飞行服务站布局规划和实施计划,鼓励有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
如果到2022年,我国低空空域改革进展未达预期,《方案》中提到的保障体系还能起到计划的作用吗?
孙卫国指出,《方案》属于空管基础设施建设,不管届时改革进展如何,对包括无人机在内的通用航空飞行都将发挥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在现行空管体制下,通航飞行也是迫切需要这样的服务保障系统。
他解释道,目前民航的空管系统主要是保障运输航空飞行,对通用航空的飞行保障还是空白,通过建立低空空域飞行服务保障系统,可以为通航飞行提供所需的飞行计划申报、航空气象、情报、导航、监视等服务,极大地方便通航飞行活动。
孙卫国还透露,目前,国家空管委正在四川省进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此方案的发布将对试点工作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背景
我国低空空域改革已历经8年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专家肯定了该《方案》有助于推动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但我国低空空域何时能开放仍未有定论。
据了解,我国低空空域改革一直在推进中,但是完成时间一再延迟。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就发文释放低空空域开放信号。2011年,时任民航局局长的李家祥指出全国低空空域的全面开放要争取到2015年实现。8年过去,我国通用航空器“上天难”的问题仍未解决。
国务院中央军委2010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低空空域开放信号的释放。
《意见》指出,我国低空空域管理还存在空域划分不够合理、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要按照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分类划设低空空域,区分不同模式实行分类管理试点。
上述《意见》还提出,要通过5至10年的全面建设和深化改革,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法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低空空域管理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
2011年,时任民航局局长的李家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争取到2015年实现全国低空空域的全面开放。但截至2015年底,据《西安晚报》报道,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蔡军表示我国约33%的低空空域由过去的全域管制调整为管制、监视、报告三类不同属性的管理。
也就是说,5年过去,33%的低空空域打破过去的全域管制状态,但是李家祥提出的目标并未能得到完全实现。
近年来,中央多次发文强调要推进低空空域改革。记者根据公开报道统计发现,仅2016年5月至7月,就有包括《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在内的至少3份中央文件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提出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