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实现常态化/大众化/多元化 才能破解中国低空旅游困局

时间:2018-09-29 19:28来源:通航在线 作者:中国通航

(3)通过低空旅游培育通用航空文化
(4)注重规范与行业自律的安全监管
 
国内低空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最早的低空游览始于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航空署长丁锦提议,用飞机载客在故宫、太庙、中央公园、景山、北海、西山、颐和园上空进行的空中游览,开创了我国通航旅游的先河,随后,随着通用航空的发展,多种形式的通航旅游在我国逐步兴起。
 
近年来,在产业融合政策和市场需求驱动下,低空旅游发展提速。截至2017年底,我国实际开展空中游览的通用航空企业71家,占通用航空实际运行企业总数(365家)的19.5%。空中游览飞行小时超过10000小时,较去年增加904小时,增长约10%。游览地区涉及20个省份,超过100个景点(航线),主要集中在海南、甘肃、陕西、北京、四川等地。
 
国内低空旅游存在的问题

消费意识薄弱,定位存在偏差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航空文化较为薄弱,缺少低空旅游消费的文化氛围,相比同水准的高端旅游产品而言,低空旅游消费观念尚未形成。
 
基础设施不足,保障能力有限
一是景区专用通用机场很少。二是低空旅游市场推广困难、运营成本增加。三是与低空旅游相配套的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缺乏,存在游客“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规章缺乏协同,适应性不强
低空旅游的管理依据,分别散落在市场、运行、适航等管理部门的规章及管理文件中,其提法不一,协同管理难度大。
 
经营成本过高,盈利水平偏弱
一是空中游览使用航空器多为进口,购机成本和折旧费用较高。二是乘客一般10人以内,最多不超过30人,乘客分摊飞行人员等聘用成本比例高,使得的单座成本较高。三是机场及空管保障收费偏高。
 
 
国内低空旅游发展
 
加快硬件建设,提升软件水平
坚持特色主导,兼顾区域互动
注重资源协调,把握开发限度
拓宽投资渠道,提升消费水平
 
低空旅游市场火热,但赚钱不易
 
随着政策的利好,“低空管制”的进一步放开,有望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以及整个通航产业链的10年黄金期。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低空旅游航线已达到133条,全国范围内已建成并命名的航空飞行营地达100家,航空俱乐部达200家。仅2017年上半年,国内新开低空旅游航线就多达21条,涉及14个省份。
 
在2018年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作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发展低空旅游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实现优质旅游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国旅游品牌强省的一部分,提出建设中国低空旅游强省,提出到2020年,通航旅游达30万人次,产业经济规模达2000亿元。
 
和市场需求相比,低空旅游虽然快速前行,但由于起步晚,整体规模尚小。据悉,现阶段我国的通航需求主要是飞行作业需求,而通航旅游飞行比例很小,尚不到市场规模的1%,而全球每年通用飞行中50%左右的飞行时间是低空旅游所产生的。我国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低空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低空旅游发展这么多年来,全国运营的低空旅游线路中能够做到常态化运行的屈指可数。一架直升机的价格,从几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除此之外还有折旧费用、机组运营成本、保险、维修费用等固定费用,供养一架直升机成本相当昂贵,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实现了常态化、大众化、多元化,才能破解中国低空旅游的困局。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实现常态化/大众化/多元化 才能破解中国低空旅游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