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火爆下,行业级无人机为何难推广?

时间:2018-09-04 12:13来源:无人机监管 作者:中国通航

在不远的未来,在行业需求的主导下,无人机产业将变得比现在更加庞大而复杂,想要在这一领域内获得市场地位就需要充分的提升行业理解力。那么摆在当前的一个问题就是,消费级无人机与行业级无人机的核心差别与技术门槛究竟在哪里?今天,一块集成了陀螺仪等多种传感器的芯片,成本只有3美元,而这些传感器10年前是价格高达10万美元的机械设备,体积相当于从午餐盒到小冰箱不等。所以伴随着电子器件成本的降低与硬件功能的提升,带来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火爆。

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火爆,并不代表行业级无人机技术也能为大众所熟知。消费者希望买到“最好的产品”,而行业用户希望买到“最合适的产品”。所以消费市场往往会出现爆款;而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较多,厂商所以只要详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就更容易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不太会出现一种产品打天下的局面。在这个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无人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许多定义还没有确定。但是关于消费级和工业级上的划分,大家还是有一个比较公认的粗略判断:工业级产品要比消费级产品在某个数量级上更强大、更可靠、更效率,而不仅仅是“贵”一点的问题。这就是消费级与工业级在直观上的差距。 

需求上的差距,导致工业级产品比消费级产品有着更高的技术门槛,新技术、新材料也往往在工业级产品上得到验证与广泛应用,国内多数受众从媒体那接触到的主要是消费级无人机,例如著名的“会飞的照相机”。“消费级”的定位就决定了这类产品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较少,升级迭代也主要集中在对成熟工业级产品技术的迁移与用户反馈调整等。因此,有个很典型的分界线:消费级产品公司和工业级产品公司都有所谓“研发”部门。但是消费级产品公司的“研发”部门更像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甲方”他们的日常工作以和核心元器件商、方案商、技术支持商、生产厂商的沟通为主,目的是为了快速将已成熟的技术和材料倒入到量产中。这些丰富的外部资源可以为消费级产品公司提供大量的成熟技术方案支持,让这些公司将更多的资源倾斜至销售、渠道、公关、广告等领域。多数智能手机与无人机公司都是这种结构。然而对于工业级产品的公司来说,形势就严肃得多了。在他们这个技术层级上,可寻求的外部资源不多,愿意合作的更少。工业级产品的客户对营销不感冒,他们更在乎赤裸裸的参数,手上没有独门绝技,是很难在这个领域生存的。独立设计、定制核心元器件毫不稀奇,强悍的专业级用户还能够实现新材料的自主研发,部分“变态”甚至有全套的拟真测试系统。所以从技术门槛来说,消费级产品公司主要解决“好不好吃”的问题,而工业级产品公司主要解决“能不能吃”的问题。

 

事实上,消费级与行业级的核心差别与技术门槛最主要的体现是在任务需求上。或者说是由任务需求决定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比如:任务环境,任务要求,任务成本等方面。就任务环境而言。消费级无人机对机身材料、旋翼材料、电子舱材料(如果有电子舱外置)的需求并不是非常明显(请注意,不是没有区别)。但是对于行业机往往很注重材料,因为应用环境与消费机差别很大。大家比较熟悉的农业应用方面,在面对潮湿,降雨,高温,高日照强等环境时,不同材料对系统工作性能影响很大。而这些环境的影响都会体现在材料要求上。任务环境对无人机系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控制方式,硬件选择,动力结构等等;就任务要求而言,同样消费级无人机涉及到的任务对系统精度,速度,数据的实时性,控制算法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与某些行业应用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海军舰艇上的无人机起降,和平地环境下相差很多。地下车库的高速壁障飞行(MIT前一段时间还有对应成果)对控制算法飞行包络要求也会不同。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火爆下,行业级无人机为何难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