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01 09:18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难道这一切都应该怪罪在该死的浓雾上吗? 原因当然不会如此简单。 随着事故调查的深入,很多细节被披露出来。 让我们先回到17点03分,荷航班机向塔台的呼叫: “飞机已经准备完毕,等待起飞许可,KL4805。” 塔台回复: “起飞后经P导航点,爬升并保持在飞行9千英尺,起飞后右转”。 这是例行回答,每一个在“就位等待”的飞机都会得到这样的塔台提示,这并不代表就可以起飞了。 但是这一次的塔台回答在机长赞顿听来仿佛就是飞行许可:他还没等副驾驶复述完毕,心急如焚的机长已经开始起飞滑跑了,他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他可不想被吊销飞行执照。 副驾驶立刻向塔台汇报, “我们正在起飞”(We are taking off) 什么?刚才塔台明明收到的讯息是: “我们在起飞点”(We are at take off)” 到这里,你大概也看出端倪了: 又是因为语言发音问题导致的语意不清。 其实直到这里悲剧还是可以避免的,毕竟塔台还没有回复,而且每一次塔台回复都会把意思表达清楚,只要荷航明白后,立刻采取制动措施,一切都可以挽回。 但真是阴差阳错,最后一次机会也被浪费了。 塔台听到荷航在起飞点后,也给予了回复: “好的,待命起飞,我们会通知你!”(OK .... Standby for takeoff .... We will call you!)” 可是最后荷航班机上的“黑匣子”显示,机组成员只听到了: “OK!”然后就是耳机里的一片嘈杂。 后面的最关键的“待命起飞,我们会通知你!”没有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还记得泛美航空也迫不及待地向塔台汇报吗? “我们还在跑道,PA1736(We are still taxiing down the runway!)” 是的,塔台和泛美航班的呼叫重叠了,后果就是塔台的指示荷航班机一个也没听到,只听到“OK!” 悲剧就在这场“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中上演了,荷航班机加速冲向了死亡。 当然,除了浓雾、沟通不畅,还有一个问题也不容疏忽。 那就是荷航的机长赞顿本人。 其实在荷航班机滑行起飞时,飞机上的工程师已经提出了质疑: “泛美班机还没有离开跑道吧?” 但是机长赞顿显然不接受这样的提醒,他大声地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