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通航借鉴|5年建成空中医疗救援体系、将医疗与科研相结合 看看日本如何发展直升机医疗救援?

时间:2018-05-29 22:26来源:中国通航网 作者:中国通航


一个国家要建成比较完善的空中医疗救援体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德国、美国等国家为15-20年,日本为5年。
 
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日本从开始布局到初步成型用了5年时间,向全国推广又用了5年,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方面可供借鉴。

1960年代,日本使用过小型直升机进行一些登山旅游的搜救及转运伤员的工作,后来日本的消防厅也使用过消防直升机进行医疗救护。1995年1月17日关西地区阪神地震,地面交通工具受限,难以开展救援,损失惨重,使得日本政府深刻意识到空中救援体系的重要性。从1999年,日本开始构建直升机的救援网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日本的HEMS(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已经相当发达。到2017年12月份,机队规模达到了65架,分布在各府道县,机型主要包括BK117、EC135、AW109、BELL429、MD900。目前,除一些偏远地区,如北海道,日本基本实现全境直升机20分钟左右到达现场的救援服务,直升机的活动范围以基地为中心50-100公里的飞行圈。飞行任务数逐年上升,目前一年的救护人数约在24000人次(如图1所示)。


图1 日本直升机医疗救护的发展(2004-2017)

一、政府主导建设

2000年日本急救医疗系统改革后,开始布局建立全国的直升机救援体系—“Doctor-heli”,第一架医疗救护直升机于2001年投入运行,到2007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全国性的直升机救援网络,发展速度很快。为了进一步推动直升救援体系的完善,日本通过了专门的法案来保障该项事业的推广。随后日本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直升机救援体系所产生的费用主要通过财政预算来解决。目前,日本用于医疗救护的每架直升机的运营成本在230万美元左右,整个空中救护体系的运转成本约1亿美元,这些费用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分摊的比例视地方政府的经济水平而定,一般为中央和地方各一半,一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府、道、县,中央财政会适当增加一些比例。同时,企业、个人捐赠或其他途径也能补偿一些费用。这些运行费用咋一看有些高昂,但如果分摊到人均则不到1美元,如果再考虑他所能救治的人数及社会效应,这些投入是值得的。

二、医院基地的运营模式(hospital based model)

日本的直升机基地都设在医院,主要以医院为基地开展业务。1999年日本政府在医院进行了直升机救援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1年后开始向全国推广,从各府道县挑选出条件较好的医院,配备直升机开展医疗救护业务。到2017年底,全国共有56家医院能提供直升机救援服务(具体分布如图二,具体名称参见附表一)。


图2 日本直升机救援基地

这些基地医院,有些是集呼叫中心、直升机运营、人才培养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其中,有11家基地医院建设了D-Call呼叫中心调度中心;10个基地医院具有培训随机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的能力,受训的医护人员一般要求具备5年职业经验和3年急救经验。视其工作经历和业务水平,培训周期为2周至3个月。目前日本全国共有61位专业的航空医疗救护医生,113位护士。飞行员必须具备机长资格,拥有双发商用飞行执照,有2000小时以上飞行经验。

同时,日本的直升机医疗救援注重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早期的试点放在川崎医科大学、东海大学医院,现在的46家医院基地中,有19个基地设在与大学有关的医院。这些机构除承担日常的空中救护任务外,还加强了相关学术研究,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医学论文。

三、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通航借鉴|5年建成空中医疗救援体系、将医疗与科研相结合 看看日本如何发展直升机医疗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