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14 08:17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5月6日,空姐李某某在郑州航空港区通过滴滴叫了一辆车赶往市里,结果惨遭顺风车司机杀害。 当郑州空姐遇害一案淋漓的鲜血让公众震惊时,却有人吃起了蘸着人血馒头。 11日,知名公众号“二更食堂”发表了那篇臭名昭著的文章《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里数钱》。 在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人性被淹没在色情想象中,看不到对逝者的尊重,看不到对凶手的谴责,看不到对公平正义快点到来的期待,看到的只是文字后面,那洋洋自得的眼神,盯着又一个10万+。 “躺着数钱”的,正是为追求流量丧失人伦底线的“二更食堂”! 众怒如疾风骤雨,网友怒吼“他们用文字,又杀了她一次!”“二更食堂”不仅吃着人血馒头,而且吃相难看,让观者作呕。
“二更”道歉,文章下线,网信部门约谈负责人,微信平台将该账号封号7天…… 尘埃落定,愤怒终会归于理性,斥责终将被反思替代,我们也应该和被“放长假”的二更食堂的编辑们一同思考: 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里,热点能不能“蹭”?该怎么“蹭”?又能“蹭”出什么来? 热点当然要追。 自媒体给了公众更广阔的视野,早已成为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当自媒体和它所承载的信息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就如同远古的农耕社会接触到游牧民族,带来别处的风土人情,异域的高山深谷,不一样的人间冷暖,世界不再是足下的一方土地,人生不再是白驹过隙。我们对自媒体追热点有天然的期待,这是新闻规律决定的。 而自媒体与市场联系在一起,商业运营给它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流量,成为了那个让无数自媒体人又爱又恨的玩意。有热点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市场和盈利,于是热点事件成自媒体为趋之若鹜的东西,没有热点的日子,所有人都如坐针毡。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 客观规律决定的事儿,拦是拦不住的。但同时,就像那句经典表述所说,“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二更食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那么热点怎么追? 通过简单的逻辑推导,可以简单得出这样的结论,一靠自律,二靠规范。 有评论说,“二更食堂”的这篇文章有违基本的生命伦理,自媒体既然带有“媒体”二字,就应当遵守媒体伦理,追求文字的社会价值。 这话很对,但需要提出的是,媒体伦理的自律之所以成为一种共识,并不是谁强加的,也不是逻辑推导的,是媒体在跌跌撞撞的发展中由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关系着生死存亡——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闻业的发展在美国如火如荼,在追逐新闻价值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股“黄色新闻”浪潮。这个黄色新闻并不是指色情新闻,而是指渲染和编造有关色情、自杀、灾祸、暴力、犯罪等刺激性内容的报道。 耸人听闻的事件、未经授权的可疑图片、有歧义的通栏标题、吸引眼球的夸张渲染和胡编乱造……这一切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自媒体无序地追求热点和百年前大洋彼岸的状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熟悉新闻史的人看“二更食堂”那篇文章,如有穿越之感。 而那些以“黄色新闻”著称的报纸一时间获得极大的成功,就如同今天的一些大号获得了天文数字搬的流量。巅峰时刻,他们甚至成功地挑动公众情绪,引发了几乎改变历史发展进程的美西战争。 然而好景不长,时任美国总统麦金莱遇刺身亡,人们当场从凶手的口袋里搜出了一份《纽约新闻报》,而这张报纸上恰恰刊载着鼓吹刺杀总统的文章。这份报纸身败名裂,销量大减,最终破产关门。 从此媒体伦理成为媒体自己戴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仅仅追求“新闻价值”只有死路一条,更应该追求的是“新闻的价值”。无论嬉笑怒骂,媒体更在意的是,文字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自觉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