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教8飞机破解空中“死亡禁区”

时间:2018-04-17 11:45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近日,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率先在飞行教官队伍当中开展“失速尾旋”专项训练,这是空军在教8装备飞行院校20多年来,首次在教8上推广这项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训练科目。

1、什么是“失速尾旋”

“失速尾旋”是指飞机在被误操纵后进入螺旋状、急速翻转下坠的一种非正常状态,不仅会导致飞机的机动性能大幅度下降,而且会严重危及飞行安全、导致机毁人亡,因此又被称为“死亡陷阱”。


“失速尾旋”示意图

在我国航空发展史上,“失速尾旋”长期以来被视作飞行中的“禁区”,困扰着我军航空兵部队的训练与飞机性能的发挥,不少部队飞行员由于没有处置“失速尾旋”的经验,从而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例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一架米格-15在战斗中锁定住了美军的F-84,并成功的将其击落。但是,我们的米格-15战机却因为在之前的空战格斗中迎角太大,突然失速,进入尾旋状态。飞机一边旋转,一边往下掉,可惜当时我们还不懂得如何应对“失速尾旋”,最终飞行员被迫跳伞弃机。本来一场胜仗最终却白白的损失一架战机。

那么这个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空军的“失速尾旋”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其实“失速尾旋”是“失速”与“尾旋”这两个概念组成的。失速和尾旋虽然是两个概念,但又相互联系。我们先讲“失速”这个概念,我们一般来讲飞机之所以会快速升空,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飞机的机翼能够产生向上的升力。而飞机升力的产生是因为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机翼上下存在着压力差。当飞机正常情况下以水平姿态飞行时,在相同的时间里气流绕过上翼面所通过的路程比流过下翼面的路程长,所以上翼面的气流速度比下翼面的快,由于气流的速度越快压力就越低,因而产生了上下翼面的压力差。但如果飞机从水平状态突然上仰并超过了临界迎角,靠近机翼翼面附近的气流在绕过上翼面时,流速会减慢,甚至减慢到零,而上游尚未减速的气流就不可能再沿着机翼表面流动了,它将从表面抬起进入外层的绕流,这就叫作边界层分离,这种分离现象可能引起飞机升力突然减小、阻力增大、飞机操纵性和稳定性变差、发动机性能降低等问题,已经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有效升力,那就是“失速”现象。

再说“尾旋”,飞机失速后,会导致缺少向上的升力,无法保持正常的飞行状态,如不能及时改出,飞机会在超过临界迎角后绕其自身的三根轴自转,同时重心会沿着螺旋状航迹急剧下降,形成可怕的、难以控制的旋转,这种危险的飞行状态就是“尾旋”。而实际上的尾旋要比这种描述还要复杂得多,一架飞机在多次尾旋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运动状态。飞机一旦进入失速尾旋状态,就会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并呈麻花状态加速坠落。这种现象,常常导致机毁人亡,仅美国和俄罗斯在失速尾旋项目的试飞中,就损失过数十架飞机,前后几十名试飞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失速尾旋”因而被世界航空届称为“死亡陷阱”。也正因为如此,“失速尾旋”一直倍受世界各国航空界的关注和研究。当今,除专门的飞行试验外,各国都要求飞机在临界迎角以下一定范围内飞行,不允许靠近更不允许超过,以免发生“失速尾旋”等危险。

2、战胜“失速尾旋”


  歼教7

虽然说飞机的“失速尾旋”伴随着种种风险但也并非无法征服,在世界航空界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得出了“失速尾旋”的应对方法。当飞机进入“失速尾旋”状态时飞行员要往相反旋转方向打满舵,在反方向侧压驾驶杆的同时前推驾驶杆,油门加到最大,直至改出俯冲,轻拉机头恢复水平。但在上述的过程中试飞员要承担极大的正负过载,正过载将人向下压,造成眼球鼓胀。负过载是将人向上提,使人脱离座椅,更有甚者飞行员会头顶舱盖,倒挂在座舱中。这样就要求飞行员要有极强的判断能力、高超的驾驶水平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飞行员在失速进入尾旋后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以至造成各种操纵失误,甚至连跳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更重要的是,每一种飞机改出尾旋的响应时间是不同的,如国产歼教7飞机一般在5秒左右改出尾旋,“山鹰”飞机的改出时间约为2秒左右。而有些飞机会达到10秒,甚至更长,这就需要飞行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在尾旋中“多坚持一秒”。


教8

中国最早进行“失速尾旋”研究的是用初教6飞机进行的失速尾旋试验。1960年11月,该机成功完成了失速尾旋试飞,1999年,国产歼教7首次完成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试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失速尾旋”试飞是在“山鹰”飞机上进行的,在“山鹰”失速尾旋试飞过程中,试飞员进入各种尾旋达30余次,飞机负迎角最大达到50度,试飞员负过载最大达到2G,其中两次还进入了风险巨大的倒飞尾旋。通过试飞,试飞员总结出了“三中立”的尾旋改出方法,即改出尾旋要同时做到杆、舵居中,使飞机的副翼、方向舵、平尾都处于中立位置,自此,“山鹰”改出尾旋的成功率达到100%。而此次在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的教官队伍中开展“失速尾旋”专项训练,这也是空军首次在教8飞机上推广这项训练,既填补了教8飞机在“失速尾旋”这一训练领域的空白,加强了飞行学员们的技术水平与心理素质,也将中国空军的实战化训练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来源:看航空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教8飞机破解空中“死亡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