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中国航发动研所副总师单晓明:通航动力发展的前提一定是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

时间:2018-03-22 16:34来源:中国航空报 作者:中国通航

“通用航空的发展带来对通航动力的巨大需求,我国的通航动力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已经进入群雄逐鹿的竞争时代,我们应该借助军民融合的有利契机,以现有的中小航空发动机能力为基础快速切入通航动力市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副总师单晓明做出如上表示。她说,通航动力发展的前提一定是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一轨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针对促进通用航空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的发布,低空空域开放等制约通航产业发展的因素逐步得到解决,各省市发展通用航空的愿望强烈并进行积极布局,通航产业成为各方竞逐的“名利场”。据专业机构预测:未来10年,我国通航动力总需求量在14000台以上,全产业链(含保障、维修等)价值超过1200亿元,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在国际市场上,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是通用航空器的主要动力,占航空发动机销售总台份数的90%和总销售额的60%以上,在航空发动机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单晓明说。据她了解,目前在国内通航动力市场上,国外产品占据绝对优势;并且随着近两年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军品采购领域推行竞争性采购策略,国内多家民企也开始投入中小型发动机研制领域。
“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在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军民通用性强,国内企业现阶段及未来在军用领域具有的产品和能力,通过民用适航审定,能较快地转移、应用到通航领域,有利于快速切入市场,实现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单晓明表示。
“通用航空产业”一直是近几年两会的高频热词,巨大的市场空间像“黑洞”一样吸引资本的到来。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作为通用航空动力则成为资本进入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切入点。“竞争性策略的引入,将为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领域带来活力,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单晓明说。
但她同时也有一个担忧,资本的天然属性是逐利,它进入航空发动机市场是否有耐心培育自主的研发体系,是否能够促进航空发动机产业的良性竞争和正向发展。单晓明说,航空发动机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一代产品从最初研究到进入市场要经过设计、试制、试验、试飞等多个环节,少则5到10年,多则20到30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要想“短平快”,其最重要的策略就是通过引入国外产品或者技术来实现,国外中小航空发动机产品会借此先于国产通航产品进入国内通航市场,取得先发优势。而更让她担忧的是,国外中小航空发动机产品是否会借助军民融合战略进入甚至影响军用市场,从而打乱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步骤。“研制航空发动机有多难啊!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国家重视,我们也有一支稳定的队伍,正是干事的时候,就怕有小插曲!”单晓明慨叹。
“一定要坚定自主发展定力,建立自主的研发体系,不能再走‘拿来主义’的路子,没有自己的体系和与体系相匹配的完整技术人才队伍做支撑,它是没有后劲的。”单晓明希望在发展航空发动机这一国家战略层面的产业上,各方面都能从航空发动机本身的规律来看,避免出现通航动力市场扩大、国产研发能力反而被制约的不利局面。单晓明说,这并非杞人忧天,国产民机的研制已有前车之鉴;这也并非关起门来怕竞争,作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需要稳定和持续的支持。
她建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一定要“以我为主”,通航动力企业要拥有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外合作企业通过合作研制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利用各自优势合作研制通航动力产品。
她尤其强调,国家要在人才政策、创新机制这个改革的重点有大的突破,有质的飞跃,使国有企业有能力参与航空发动机核心科技人才的竞争,防止经过长期培养的航空发动机高端人才流失。“航空发动机这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靠的就是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科技队伍。而制约行业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匮乏,特别是像动研所这样地处二、三线城市的航发企业,由于地域所限,难以吸引和留住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
虽任重路艰,但单晓明还是非常有信心。她介绍,在通航动力领域,几个不同功率等级的民用涡轴/涡桨发动机项目成功列入“两机专项”,中法合作研制的涡轴16民用发动机也进入适航审定阶段。此外,多型军民两用的通航发动机也在开展前期预研,为未来国产动力进入通航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航发动研所副总师单晓明:通航动力发展的前提一定是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