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中国将法国直升机发展成反潜型号,结果受到很大动力限制

时间:2018-03-05 15:09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在SA-321Ja引进之后,海军舰载航空兵对于这种吨位大,动力强的直升机爱不释手。

航空工业部门决定在其的基础上测绘仿制,这就是后来诞生的直-8。由于当时从法国引进SA321Ja直升机时只是整机引进,关于该机的相关设备生产和制造技术转让等事项,中法两国并没有进行更多的接触和讨论。因此只能进行逆向测绘仿制。

1976年,测绘仿制工作正式开始,1980年完成设计发图,工装、零件和静力试验机也基本完成,然而就在这时,由于国民经济碰到了困难。且中国从法国整套引进了SA-365N“海豚”轻型直升机的生产技术。直-8项目部分资金被用于生产SA-365N“海豚”直升机(国内仿制后称为直-9)。当时航空工业无法同时支撑两种直升机的研制,因此直-8仿制项目被叫停,全部经费和科研人员都投入到直-9的生产之中。

直到1983年,国家出于国民经济建设和部队武器装备建设的迫切需要,决定加快直-8的研制。1983年9月提出先利用法国的零部件混装交付,同时抓紧自主研制,力争1990年完成设计定型目标的“两步走战略”。到1984年,直-8运输型直升机项目研制由缓变上。由于前期研制工作准备较为充分,直-8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于1985年12月11日首飞成功,1989年完成技术鉴定开始进入小批量生产并交付中国海军航空兵使用。

不过出于降低仿制技术难度的考虑,这时的直-8一些关键设备仍旧依赖进口,如尾桨毂、主桨叶和桨毂等关键设备其国产化率低于50%。这些设备的国产化工作在90年代初全面展开,1992年国产旋翼桨叶、旋翼桨毅进行了全面考核和地面长试与鉴定试飞,1994年8月国产化率达到86%的直-8型直升机通过国家设计定型。但由于一些设备和材料在国产化后性能无法达到原型机的标准,使得直-8的载重能力、飞行性能及升限较SA32lJa有所下降,其它各项技术性能与SA32 lJa基本相同。

实事求是地讲,直-8直升机的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中国大吨位直升机的空白,同时也使国内直升机工业的设计、研制和制造能力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发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直-8因不成熟的动力装置而影响了后续研发进程。该机虽然在1994年通过了设计定型,但配套的动力装置--涡轴6发动机的研制一直不顺利,存在着重量大、输出功率低、油耗较高、故障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直-8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简单仿制之外,中国海军还在SA-321Ja运输型的基础上研发反潜型号,SA-321在法国最先量产的就SA.321G反潜型直升机。因此中国采购了SA-321G型所配套的相关子系统自行改装。1985年,中国曾经向法国汤姆逊一辛特拉公司定购了5~6套包括HS-12吊放声呐及音响处理设备在内的成套装备,还引进了奥米拉(Omera)公司 ORB-32WAS对海搜索雷达和“白头”A-244S反潜鱼雷,首架中国版SA-321G直升机于1987年在上海首飞,成功填补了我军在反潜直升机领域的空白。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内,中国海军进行的军事演习训练中经常会看到远洋打捞救生船携带SA-321Ja(G)反潜直升机进行反潜作战的综合演练,这使得中国海军从过去平面反潜向现代立体反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过因当时引进的成套设备数量有限,所以只有4架SA-321G直升机完成了改装。但正是这数量有限的几架反潜直升机,使中国海军对现代航空反潜作战有了直观了解,并在探索、制定自己的舰载航空反潜作战样式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来源:兵器阁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将法国直升机发展成反潜型号,结果受到很大动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