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日本制造”造假事件的原因及其影响 专家是这样说的

时间:2017-11-15 14:15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中国航空


张玉来指出,“日本制造”出现问题最大原因当然还是来自整体根源问题,这是整个日本制造业质量体系滑坡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曾经支撑日本制造业不断改善、技术进步的社会根基已经瓦解。对于“日本制造”的整体根源问题,他也说出了4个方面:企业家精神的颓靡;日本生产方式遭遇挫折;日本的整体基础研究水平也在不断下降以及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这也是问题的直接根源所在。首先,近年大批日本企业纷纷转向欧美经营模式——突出强调股东利益而不是长期经营。过去,企业经营层主要精力在于构筑长期经营体制,为此而不断强调质量管理,特别是执着于日企普遍盛行的一点一滴式的质量改善活动(QC)。但如今,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各种短期财务报表,千方百计地追求利润上升。正如小松原会长坂根正弘所指出,‘质量问题已经很少能提交董事会层面讨论’,更多‘交给了基层质量负责人处理’。其次,近年来日本企业用工体制彻底转型,瓦解了其质量体系的进步动力和源泉。1995年经团联提出‘新日本式经营’之后,以派遣员工为主的非正式员工人数迅速增加,目前已逼近全部就业者40%规模。这些员工不再对企业具有强烈归属感,对于企业技术进步、产品质量体系以及改善等更是毫无兴趣可言。而原来号称‘团块’一代的熟练技术人员早已大量退休,所以,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出现普遍滑坡。最后,经营者傲慢态度也是问题涌现的原因之一。自恃拥有传统的质量优势,日本企业经营者过于自信导致经营战略以及应对策略失误。”

“从近几年曝出质量丑闻的三菱汽车、丰田汽车、高田气囊、日产汽车、神户制钢等企业情况来看,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出现问题,偏离了顾客导向的基本原则;二是企业管理方式方法无法适应当前的全球化竞争形势。管理者经营理念出现偏差往往是孤立的、偶然的情况,但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的问题确是带有普遍性的,需要认真反思与应对。”知名质量专家、山东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温德成教授说。

“为什么日本制造业会出现众多丑闻呢?这也是本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吴保宁认为背景有3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内部利益驱使,强调创利创收,忘记和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遵纪守法,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可视化管理”推行得不彻底,特别是在基础的制造程序和工艺上没有能够彻底实行标准化作业,形成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黑匣子”,为内部相互监督和外部监督留下了隐患和障碍,这种问题一定有人意识到,但由于对日本制造的过于自信和自负,很大程度上也包括侥幸心理占了上风,造成了惨痛的后果。另一方面,使用方或下游企业对制造业的基础或上游企业提出了严厉的降低成本的要求,如果双方不是共同改善,共享成果,对上游企业来说是巨大的负担。第三方面是对制造业的各种安全、排放、环境、节能和品质等方面的法律上和标准上的管制强化,客观上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

“日本制造”是否会跌落质量神坛

从三菱汽车油耗造假、东芝公司虚报利润到高田安全气囊的安全危害,本是战后日本的骄傲并赖以生存的制造业,如今却频频作为丑闻主角登场。甚至有人感叹,“日本制造”已经跌落质量神坛。

“对于神户钢铁所而言,面临的现实困境将是政府的罚款和相关企业的索赔,以及品牌影响力的严重下挫,能否摆脱困境和破产危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这些负面的质量事件无疑将重创令日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信誉,使得‘日本制造’国际形象严重受挫,引发对‘日本制造’普遍性的质量信任危机,最终在宏观层面上进一步打击日本的经济。判断‘日本制造’是否从此将在质量上名誉扫地、一蹶不振,还为时尚早。”蒋家东指出,一方面,就整体而言,支撑“日本制造”质量优势的工匠精神仍然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日本舆论的关注,日本政府和企业也会进行反思和修正,如果这种反思和修正能够重新激活日本的质量立国理念,日本反而可能在质量经营上再次发力。

道歉、破产、重组……随着质量造假事件的出现,事件的“主角”们也在遭受着不同的“命运”。“这种违法违德的丑闻,对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形象在短期内当然会形成重大打击,其中受害最大最深的肯定是涉事企业本身。对‘日本制造’随之产生的影响是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管,用户方的监管和国家主管机构的监管,在制度的设定和执行上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日趋严厉的各种法律和标准方面的管制,是否超前,是否过度,是否可行,将进入一个反思、评价和科学制定的阶段。”吴保宁也表示,日本的制造业和德国的制造业一样,总体水平仍然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不仅是研发本身,还包括企业自律、行业自律和遵纪守法方面;不仅包括大企业,还包括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甚至于家庭式作坊。很多丑闻不是媒体的暴露,而是企业自身的自我揭露,这不仅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更是行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驱使。这种自约自律和自我净化一定决策艰难,代价惨重,但却是强化体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 《中国质量报》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日本制造”造假事件的原因及其影响 专家是这样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