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4 08:56来源:环球网 作者:中国通航
那么,计算机与人谁更靠谱呢?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航空器,连公园里围观的老太太都看得出来其最高级的部分正是无人驾驶。但是紧急情况下是让人控制飞行更靠谱呢?还是将驾驶全权交给计算机呢?这个问题对于无人机的设计而言至关重要,但是研发的企业们却持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空客坚定地认为自动驾驶是必须的,这也是出于安全性考虑,首先减少人为失误,并适应空中交通工具数量变多时繁杂的航线管理系统。 这个想法似乎与亿航184很相似。亿航有高管在接受环球网无人机频道专访时表示:80%的飞行事故是因为人的失误,而且培养飞行员昂贵且麻烦。用全自动驾驶则可以彻底避免人的误操作。 还有一些研制无人机飞控系统的公司也认为电子系统比“飞手”更冷静而敏捷,所以一些普通的无人机也不配备遥控器。
而德国Volocopter、美国波音等的载人无人机都保留着人工控制、以备在紧急情况下由人接管飞行。就像电影《绝密飞行》里的那架无人战斗机那样。 现在大部分不载人的无人机也都保留着遥控器,虽然大多数无人机都已经可以实现全程自主飞行,但起降阶段“老飞手”们还是更信赖手动控制。 被广泛提到的一个事实论据是:法航447航班,民航客机上经过严苛测试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平飞状态也会出问题。 天上飞还是地下跑靠谱呢?
虽然以现在的技术而言,载人无人机已经可以飞上天并且实现全自主飞行、并且不少巨头开始投入这个领域的研究。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更看好地面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而非飞行器。因为: ①飞行安全。地面无人车的事故一般只是刮刮蹭蹭,而载人飞行器坠毁往往是重大事故。瑞银集团一份关于无人驾驶客机的报告显示:现在只有17%的受访者敢坐无人客机。 ②如何让地面人员安心: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认为“飞行汽车很扯淡”。他认为,飞行器会对地面生产巨大的风和噪音。而且没有专业地勤维护的飞行器很可能掉零件。 ③续航瓶颈。多旋翼的能量效率比较低、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不高,电动多旋翼载人飞行器的续航一般不到30分钟,极限续航里程不过15-20公里。这样的性能限制了应用场景的拓展。 ④如何平衡可靠性与成本?有观点认为使用互联网思维制造飞行出租车价格便宜,但是很难通过严苛的适航审定;使用航空航天思维制造的飞行器可靠性高,但是那样的多旋翼或许并不便宜。 |
下一篇:云栖大会体验无人驾驶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