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01 10:22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航空
|
可以说,“金头盔”比武重新激发了我们思维的活力。空战能力必须在对抗中去提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们的前辈为什么可以在飞行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把空战打得那么好?就是在那种瞬间决定生与死的情况下,他们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的思维活力。平常不敢想的,平常做不出来的,都能应运而生。他们就是这样打出来的,真正做到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金头盔”比武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在残酷的战场环境、高强度的对抗中,把勇猛、顽强、泼辣的战斗作风锤炼出来,把思维创造力逼出来,把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战胜对手的强烈欲望都逼出来,并且形成一种常态。 有个词叫“厚积薄发”,用在空战上是最贴切不过的。空战中30秒、1分钟之内的结果,来自什么?就是来自日积月累的战术素养。我们希望通过“金头盔”这种形式,更多地触发飞行员在思维方式上的变化,也通过他们去影响更多的人。大家都多来研究一点思维方式上的问题,多去围绕着战术素养去下一些功夫。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则。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在安全和对抗激烈程度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仅是我们,包括西方也都是一样的。我们限制的越少,越贴近实战。所以,随着技术的进步、监控手段的进步,我们在设置规则的过程中,除了必须的、直接威胁到安全的限制以外,其他不做任何限制,逐步地放开,尽可能贴近实战。 在这种规则环境下,“金头盔”孵化出来的是观念,是实战的能力,是对作战的深度思考。这样不断的滚动,一年一个样,一年比一年强。比如早些时候,可能通过“一招鲜”拿下“金头盔”,但现在已经绝不可能,谁都不可能靠一个对抗动作抢得先机而赢得最终胜利。谁对武器研究运用熟练,谁的思维更开放,谁才更有可能最后拿到“金头盔”。在这种规则的推动下,飞行员的确从“让我练”变成了“我要练”,因为你不这么练,就拿不到“金头盔”。大家的荣誉感都很强,不少团长、师长到最后都要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规则就是这样,标准就是这样的,回去好好练吧,卧薪尝胆,瞄准目标明年再来翻盘。所以这几年大家都感到,过去技术训练占的比例很大,现在是战术训练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战术训练中那些一般的技术动作的比例又大幅下降,直接针对对抗空战的内容大幅增加。这就是可喜的变化。 “金头盔”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强军文化品牌,但要想进一步提升这个品牌的含金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到问题。问题越具体,解决问题才会越实,我们才离实战化越近。我信奉这句话,“品牌不是保出来的,品牌是打出来的”。金头盔:延伸的勋章 ——透视一项军事荣誉的文化衍生效应
文化可能无限宽阔,纵贯中西,穿越古今;文化又可能极其微观,乃至一举手、一投足或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隐藏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诚然,在这个极富弹性的概念面前,我们很多时候并不容易把握它的边界。 但是我们清楚,一种文化的传统、精神和价值,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当下和未来。强军文化正是如此。它曾经深深嵌入到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岁月征程,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而今,在改革强军的历史浪潮中,它仍将继续承担起支撑强军事业的时代重任。理解强军文化、传承强军文化、打造强军文化,是当代革命军人的重要文化使命! 设置“强军文化论·军营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这个栏目,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窗口和平台,与广大读者一起感受强军文化的多彩侧面与精神气象,以对强军文化的触角更加敏锐,目光更加清亮,内心更加抵近。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透过不同侧面,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其中究竟说明了什么?对明天有何启示?如此等等,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激起对打造强军文化的认同与自觉,使强军文化的精神力量更加深远地延伸于强军实践。 本期刊登的是空军“金头盔”荣誉及其相关的故事。独具特色的军事荣誉在强军文化家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生动反映着强军文化的精神面貌。“金头盔”效应,让我们清晰感受到新形势下的强军文化建设生机勃勃、春潮涌动。 金光闪闪的勋章折射出荣耀,浓缩一段光芒四射的经历,也让人对一支部队的文化精神感到似乎触手可及。 从文化的视角看,在什么时机、把什么样的荣誉授予什么样的军人,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培育战斗精神、提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荣誉所激发的力量在战斗力建设中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提升一项荣誉的含金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好荣誉这个撬动战斗力的杠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把目光聚焦到近些年来在空军部队影响广泛的“金头盔”荣誉。 (一) “金头盔”是什么? “金头盔”是一顶由金黄色、红色、蓝色构成的飞行员头盔。除了颜色上与制式飞行员头盔不同之外,它还具有同样的通信、防护等功能。当然,最为紧要的是,它被誉为中国空军飞行员的最高荣誉。 与“金头盔”紧密相连的是“金头盔”争夺战。“金头盔”争夺战最早来源于“自由空战”的训练理念。这种训练模式是在无脚本无预演的情况下,力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真正的“空中刺杀”,以此提升飞行员的空战能力。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类似的空战训练,其中美军的“红旗军演”及其“红旗中队”颇负盛名。2011年,中国空军组织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来自全空军10多个航空兵旅团的100多位飞行员展开激烈竞争,最终5名飞行员被授予“金头盔”。自此,中国空军“金头盔”荣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每年围绕“金头盔”展开的激烈争夺,也成为空军年度对抗空战训练的重头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