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民航局发布《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1~3部分》系列标准(附解读)

时间:2023-02-14 10:06来源:民用航空网 作者:航空


  “由于‘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工程,在《行李标准》编制期间,我们联合了中航信、航科院、民航二所、民航局信息中心、国航、东航、南航、首都机场、大兴机场、虹桥机场、深圳机场、白云机场、重庆机场等多家单位,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从行业推广应用来看,截止2022年底,共有51家机场、37家航司与行李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了数据交换对接,可从公共信息平台获取各自相关的行李数据。
  据了解,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国家能够实现民航全行业的行李全流程跟踪服务,即使是相关服务开展较好的美国、法国,也仅在个别航空公司或机场实现。考虑到航空运输服务需满足国际标准,项目组在编制《行李标准》时,积极借鉴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740C、753决议等国际规范,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在“三线六点”国内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出了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行李标准》。
  事实上,“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具有明显公共产品属性与服务属性,其核心内容是解决建设模式、机制、标准规范等重大问题,而非简单的技术应用问题。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一标两端”既较好地解决了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又确保了项目的落地实施、按步推进,是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行业实际的“中国式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路径,为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实现国际标准引领、输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提供了有益探索与尝试,同时将加快促进全行业协同共治,助力实现疫情后期的全面恢复。
  目前,《行李标准》的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其中,《民航行李公共信息平台认定与管理办法》《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1~3部分》已正式发布,《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4部分:RFID存取技术规范》已完成中期工作。
  促进智慧化发展 构建航空生态圈
  当前,国内千万级机场已基本完成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通过应用《行李标准》,不断优化、完善行李相关服务,呈现多个“亮点”。
  武汉、长沙等千万级机场加强服务标准的完善,设置行李补码工作站,在行李条受损、信息读取失败时能及时进行数据再写入或行李条码更换,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多数机场不仅能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要求提供四个关键节点的行李信息,还设置了安检、分拣、行李中转等节点的扫描操作,丰富了行李全流程运输的信息,使行李跟踪的颗粒度更加精细准确。国航在北京首都机场实现了航司自有BRS扫描设备与机场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的数据交互、资源共享,减少了资源重复投入,实现共赢。北京大兴、重庆、武汉、昆明机场在行李分拣环节利用RFID技术实现了分拣可视化,在行李经过分拣转盘扫描装置后,行李的航班、目的地、行李号等信息可实时显示在转盘上方的屏幕上,工作人员可以参照进行行李分拣,分拣效率和准确性有效提升。昆明机场在行李到达节点部署了“RFID+光学OCR”的兼容识读设备,可同时识别RFID与普通行李条的信息,提高了行李信息识别率。北京大兴、重庆、武汉机场提供了行李传送可视化服务,旅客通过机场大屏,可时时查看行李传送情况并进行监督,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总体来看,《行李标准》的出台,搭建起了行李相关数据的共用共享机制,打通了行李全流程跟踪数据链条,是进一步健全中国民航智慧出行法规标准体系,推动行业监管水平提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行李标准》后续的落地实施,行李服务的标准化、协同化、数字化趋势将更加明显,这将加速促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深挖市场潜力、创新民航服务,推动行李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智慧化,以行李为核心的航空服务生态圈也将进一步显现。
  下一步,民航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等有关精神,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行李标准》,持续深化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推动国内航班托运行李全面数字化,全流程跟踪水平大幅提升,千万级机场间行李“门到门”服务产品更加智慧化、多样化、个性化,加快构建以行李为内核的服务串联、数据并联的航空服务生态圈,打造更便捷、更优质、更智慧的行李运输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美好出行需求。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民航局发布《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1~3部分》系列标准(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