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刷脸”登机、智能测温、行李跟踪 瞧瞧民航科教的熠熠星光

时间:2021-01-08 17:33来源:《中国民航报》 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


  点评

  与传统纸质运单相比,电子运单不仅可以节省纸质货运单在制造、运输、储存、分发、管理中的各项费用,还可以提供更精确、及时的货运单数据,对提高货运业务效率、加快行业发展大有裨益。

  电子货运是国际航协提出的“简化商务、便捷旅行”的六大战略之一,是未来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电子货运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可靠性、节能减排等优点,强烈地吸引着航空物流企业。当前,我国迎来航空货运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上升为国家战略,全行业加快推进航空货运信息化建设。郑州机场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电子货运试点机场,2020年持续推动航空货运操作模式,保障模式及海关流程创新。各航空公司、货代企业使用电子运单,参与航空电子货运试点,通过使用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将推动郑州航空电子货运试点建设取得实效,提高我国航空货运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One ID“刷脸”通关成现实

  2020年8月5日,广州白云机场成为全国首家提供旅客出行全流程“One ID”服务的机场。旅客在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搭乘国内航班服务,可“刷脸”办理自助值机、自助托运等业务。而北京大兴机场在驻场基地航空公司内开展的“One ID”测试,也具备了上线条件。未来,旅客无须出示任何身份证件及登机凭证,即可实现全流程“刷脸通关”。


 

广州白云机场推国内航班“One ID”服务,旅客全程刷脸通行。

  点评

  与“一证通关+面像登机”服务相比,One ID产品将扫描身份证件的乘机环节升级为“刷脸”办理,有效简化了操作,让旅客真正享受“赋智能,行至简”的新出行方式。经旅客授权同意后,通过身份验证的旅客信息将在机场One ID系统内存储。在一定的有效期内,旅客无须重复进行身份验证。“One ID”服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将展现惊人的科技能量,实现流动人员点到点的图像化追踪,对疫情防范力度有着重大提升。从“机票+身份证”,到“一证通关+面像登机”,再到“刷脸通关”,短短几年间,中国民航实现了服务流程跨越式的发展,引领了时代新趋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进程中,唯有积极应用各类新技术,实现服务模式的更新换代,民航业才能继续保持在服务行业的领先地位,获得旅客对民航业服务的认可。

  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试用

  2020年9月1日,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南京禄口机场作为民航局首批试用单位,启用“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依靠先进、科学、智能的算法,通过断层扫描形成辨识度高的三维立体图像,可对严重威胁民航运输安全的爆炸物进行自动识别。

 

 



广州白云机场自2020年9月1日启用“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通道。(白云机场供图)

  点评

  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的投入使用让行李变得“透明”,实现了排查物品的快、准、精,解决了原来图像遮挡、重复倒包等问题,将极大地提高安检工作安全裕度,同时有效提高通道验放效率。

  此次试用工作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民航“差异化安检”研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民航安检技术防范能力,努力建成安全可靠、智能高效、无感顺畅的半自助或全自助民航安检新模式。不断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安检效率和精度,是确保民航运行安全、提升旅客服务体验的应有之义。2020年,包括货运智能安检系统、毫米波人体成像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在民航安检领域被广泛应用,解决了保障资源不足与需求量增加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安检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了旅客的安检幸福感,为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RFID进入“串线成网”阶段

  2020年9月8日,民航局认定“航易行”平台为中国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并举行平台授牌认定仪式,标志着RFID(射频识别)行李跟踪系统建设正式进入“串线成网”阶段。到2022年底,中国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将全面建成,大部分机场的行李数据实现与行业公共信息平台传输共享,形成全行业一体化行李服务监管体系。

 

 



RFID行李条(东航供图)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刷脸”登机、智能测温、行李跟踪 瞧瞧民航科教的熠熠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