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通用航空 >

从无到有——国产无人机的初探索

时间:2019-12-20 18:51来源:前线集结地 作者:中国通航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对一批高性能导弹进行鉴定试验,急需一种可在中低空做高速水平急转弯飞行的大机动靶机。这种靶机在中国尚属空白,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任务下达后,军方提出的具体技术要求是,在做高速水平大机动时坡度要达到70~77度;在时间上,要求南航从1983年初开始,在一年半内研制出高性能的大机动靶机(CK-1C),然后制造一批飞机出来,提供导弹打靶使用。时间紧,要求高,技术复杂,任务相当艰巨。这就要求在总体方案上不能有失误,在试制生产上不能有返工,每项工作都必须有条不紊,既快又好。接受任务后,南航上下急国家之所急,学校做出了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决定,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研制领导小组,建立了总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制定了应用系统工程的管理办法,试行承包责任制,使研制工作很快全面铺开。
 
       总设计师吕庆风主持确定了以“长空1号”低空靶机(CK-1B)为原准机的设计方案。解决了推力、结构、飞行控制、供油、电磁兼容、电网络和飞行轨迹方面的大量设计技术关键。其中难度最大的首推飞行控制系统和供油系统。他们采取利用发动机压缩空气增压供油的方案,设计出独特的供油系统,突破了无人机研制中的又一技术关键。
 

从无到有——国产无人机的初探索

 

长空1号
 
        1984年7月,两架试飞样机制造完成,9月在试验基地试飞,一举成功。水平转弯的机动过载达到4g。到1984年底,南航又试制出8架大机动靶机。在1985年2月至3月进行的高性能导弹鉴定试验中,用4架靶机就完成5次导弹有效发射的供靶任务。
15年的时间,南航研制的“长空”靶机系列,基本满足了国产多种防空导弹的打靶需要,成功地完成了核试验穿云取样任务,在我国空空武器等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无到有——国产无人机的初探索

 

长空一号
 
       总的来说,“长空1号”是一种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程序控制的高亚声速飞机,主要用于导弹打靶或防空部队训练,经改装后也可执行大气污染监控、地形矿区勘察等任务。该机采用典型高亚声速布局,机身细长流线,机翼平直,展弦比大。水平尾翼呈矩形,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机身前、后段为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发动机及其进气道装在机身下部的吊舱内。“长空1号”的起飞非常有特色,采用一辆可回收的发射车进行助推起飞,起飞时飞机发动机启动,带动发射车开始滑跑,当滑跑速度达到275千米/时,飞机已经得到足够的升力时升空。飞机脱离发射车后开始爬高,发射车因无动力而减速,随后地面人员发出无线电指令,抛出制动伞,并控制刹车使发射车停住。“长空1号”的降落,相对而言略显笨拙,实际上是一种硬着陆。当其在无线电指令指引下,进人预定着陆场地时,在500米高度自动拉起,然后进入无动力下滑。接地时,保持较大迎角,尾部首先着地,靠发动机吊舱和尾喷口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实现主体部分回收。机体经修复后可再次使用。
 
        “长虹1号”是由北航研制的高空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又称“无侦5”,代号DR-5。主要用于军事侦察、高空摄影、靶机或地质勘测、大气采样等科学研究。1969年开始研制,1972年11月首飞,1980年定型并正式装备部队。在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记载着它的诞生,以“高空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的称号而载入中华民族的历史史册。
 
         “长虹1号”是北航在参照被击落的BQM-147H高空侦察机的基础上,经过修整、改装、试制完成的。作为飞机平台“长虹1号”的设计是有样机参照的,但无人机是一个大的系统,其地面遥控遥测系统是没有任何参照物的,完全是北航人自行研制完成的。
 

从无到有——国产无人机的初探索

 

长虹1号
 
        自1964年8月起,美国开始对我国进行高空照相侦察,所用的装备就是由美国瑞安公司研制的BQM-147H高空无人驾驶照相侦察机。它由一架DC-130运输机挂载,从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飞到我国南海上空投放。投放后从我国海南岛海口入境,经南宁、兴宁、漳州、厦门出境,至台湾湖口伞降回收。到1969年12月,美国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共入侵中国领空97架次,平均每年18架次,共被我击落16架。
 
       1969年9月,原国防科委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研制自己的高空无人驾驶照相侦察机,向北航下达了恢复147H无人机的任务。说来有意思的是,一般被击落的飞机残骸,肯定是支离破碎的,但147H无人机是采用伞降回收的,碰巧有两架被击落时,将其回收伞打开了,落地时基本完好,从而成为了我们研制的样机。不过,其地面控制站、作战指挥车等设备都必须由我们自己从零开始研制。
 
        恢复147H任务下达后,北航上下都非常重视,有很多人参加了这一工作,最多时达2000余人。经过10个月的努力,两架147H无人机修复完成,发动机运行正常。在860炮描雷达改装基础上研制的地面无线电控制站也获得了成功。1970年9月,进行了首次投放试飞,经过33分钟的飞行。高度达13000米,载澄达306干米、速度达70千米/小时,这次无人机的投放试验、使我国无人机带制迈上一个大台阶、不仅吃透了当,1972年10月完成了国产第一架无人机的总装。同年11月,又成功地完成了国产无人机的首次试飞。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从无到有——国产无人机的初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