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通用航空 >

中国通航短途运输 从这里走来

时间:2019-12-18 13:49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通航

 
       虽然飞起来,依然“不靠谱”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期望中的交通“通达”还没实现,老百姓的口头禅却已经传出来了,短途运输就是“不靠谱”,就是“太闹心”!本来是为了体现灵活性,采取小范围公布航班信息,不确定班期,不确定时刻,不确定票价的方式运营,没想到,结果却让人始料未及。
 
     “保障一架小飞机,比保障一架波音747还难!”工作人员这样抱怨。因为旅客手上没有机票、没有登机牌、没有时刻,与旅客保持联系完全靠机场员工人盯人,微信、喇叭、甚至大嗓门全都用上了,好不容易飞机准备好了,人可能找不到了;好不容易这个人找到了,那个人又不知干啥去了。
 

 
一岗多能,安检地服员工卸下旅客托运行李
 
       旅客也很痛苦。首先是“买票难”:乌拉特中旗的旅客只能通过电话或机场的微信平台获取航班信息,购票还要专门去机场售票处。假如是外地人想买机票,就更麻烦了,还得先在乌拉特找亲戚朋友帮忙。其次是“靠不住”:由于低空飞行受天气军事活动影响较大,经常出现有急事想坐飞机的旅客,到了机场却发现航班取消了。
 
        机场开航两年,2016年337人次,2017年488人次,大多数情况就是当地牧民图个新鲜坐飞机体验一下,就再也不坐了。尽管机场也想办法引入各种通航应用——飞播、航拍、测绘……但一直提供财政支持的地方政府不同意了:“如果不能实现载客运输通达性,机场还不如不修。”
 
        能否破题,决定了内蒙古民航在通航短途运输试验中的又一次成败。
 
       用“全网通”摆脱“不靠谱”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偏远地区的航空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由于旅行经验不足,旅客更需要便捷的信息服务、稳定的运行保障;二是通用旅客的中转需求多且零散,只将旅客运至临近机场,不考虑中转的流程设计,很难满足旅客的实际需要。”内蒙古机场集团市场营销部经理郭金敏介绍说。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7年12月,内蒙古机场集团以乌拉特机场为试点,开始尝试打破“孤岛”格局,想办法让通航机场“入网”。
 
       首先,销售入网。2017年12月15日,乌拉特中旗—包头航班,成为国内首个成功接入互联网旅游平台(OTA平台)的通航航班,旅客可在网上一次性购买直达目的地的通程机票。通过系统和流程两方面的建设,通用旅客得到了比运输旅客更为便捷的服务。
 

 
2017年12月15日,乌拉特中旗机场航线成功接入互联网旅游平台
 
       其次,航线入网。从固定航班时刻开始,通用机场通过与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连通,初步融入航空运输的大网络中。乌拉特通过与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包头三地机场的后续航线联通,实现了与80多个航点的通达。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包头机场都为通用旅客提供专门的保障流程,保证旅客顺利实现中转。针对通用航班受天气影响较大,临时取消的情况,在乌拉特中旗机场和巴彦淖尔机场都放了一辆专车,遇到临时取消,就用专车将旅客送至目的机场。
 

 
机场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当地百姓问题
 
       内蒙古机场集团将“通用+支线+干线”的运营模式,形象地称之为“全网通”。正是“全网通”,让乌拉特中旗的老百姓在通用、支线、干线3个网络间高效通达,短途运输“不靠谱”的印象从此一去不复返了。“在满足百姓探亲、求学、交流需求的同时,乌拉特中旗机场实现了与内蒙古、与全国乃至世界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增加了当地百姓的获得感。”内蒙古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张军说。
 
       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在“全网通”市场模式的创新驱动下,2018年机场完成了旅客吞吐量4606人次。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0人次。数据显示,乌拉特中旗机场运营的短途运输航线,中转旅客占比均在40%以上,航班客座率常年在80%以上。

 
2018年5月乌拉特中旗-呼和浩特航班成功开通
 
        通航发展的“内蒙古方案”
 
        从飞不起来,到飞得不多,再到高速发展,内蒙古机场集团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找到了一条适合通航短途运输发展的全新道路,更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感受到了交通便利的衍生效应。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通航短途运输 从这里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