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中国国防报》报道:铸长空“威龙” 挺大国脊梁

时间:2018-07-14 21:47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历经几年研发,王阳带领年轻的靶试团队开赴试飞现场。

凛冽寒风中,经过一个多月地面准备,他们迎来盼望已久而又忐忑不安的一天。一切就绪,地面指挥中心向空中飞行员下达发射导弹指令。所有人的目光都一动不动盯着导弹的飞行轨迹,期待击中靶机的那一刻。然而,好运与他们擦肩而过,导弹与靶机没有相逢。这是让现场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残酷现实,不少人流下眼泪。作为靶试负责人,王阳也不例外。

然而,沮丧退缩不是王阳的风格。擦干眼泪,王阳立即带领团队处理数据、分析问题,和相关单位一起,仅用2个多小时就基本定位了故障原因:靶试时,正好遇上某成品一个极小概率故障,导致失败。“试飞阶段发现这个故障,对项目本身的发展,对我们整个团队的成长,都是好事。”王阳说。

通过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攻关,后续靶试弹无虚发。

刘时勇:航空工匠铸利器

工匠者,做工精进之匠人。精准者,精密而准确之谓。与飞机朝夕相处一万多天,操作精准度在0.01毫米间,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刘时勇不愧为大师级工匠。

刘时勇19岁被招进成飞,成为一名普通车间学徒工。他什么都不懂,看见各类设备、机械一头雾水,这是刘时勇当年进厂时的真实写照。

“人家都在休息时,我就琢磨白天学到的技术,一边琢磨一边练习。”刘时勇说,他进厂时,厂里正在造歼7系列飞机,任何一个零件、部件都不许出错,技术要求很高。只要完成手头工作,刘时勇就自己找铆钉、板材不断练习,有时也用报废零件练手,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练。勤奋的刘时勇很快从一名初级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师。

刘时勇回望人生大半时光,他都在车间,将各种型号的战机组装成型。每架飞机装配需要的零件数以万计,整个铆装过程中最考验手艺的就是制孔,每个零部件也都需要通过制孔进行铆接,而铆接的孔径误差必须控制在0.02毫米内,相当于人头发丝的1/5,每次精确到0.01毫米的操作,是刘时勇对自己的要求。

刘时勇钻研国内外最优秀的飞机铆装技术,练就一身高超的铆接技艺,先后研发、革新20多项飞机装配技术,显著提高飞机装配效率和产品质量。某型飞机曾面临“头轻尾重”问题,急需对机体结构“瘦身”减重,即需要对某机加框进行整体拆换,更换新框。稍有失误,就会导致飞机“手术”失败。刘时勇不断调整工序,反复模拟实验,最终使一系列技术指标100%达到要求,圆满完成任务。

2015年,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成飞公司成立以“刘时勇”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负责技术创新、技能攻关及人才培养。工人师傅的绝招绝活加上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刘时勇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发明高效装配工具20余套,自创精准修配方法50余种,攻克技术难关60余项,培养技能人才200余人,累计创效3000余万元。

日记中,刘时勇写道:人生因事业而从容,人生因成就而自豪,人生因希望而奋发,人生因挑战而坚强。工作30年,数以万计“0.01毫米的挑战”,无数勤勉钻研的日子,承载的是刘时勇对我国航空军工事业的深情。任前路横亘激流险滩,他以身铸器未有穷期。来源:看航空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国防报》报道:铸长空“威龙” 挺大国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