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翻译_飞行翻译_民航翻译_蓝天飞行翻译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新闻 > 民用航空 >

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王刚获“央企楷模”

时间:2017-09-29 15:22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作者:中国通航

 

微信图片_20170929100842

 

创新科技换天地,匠心独具出精品。航空工业是一个高科技密集型产业,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大量应用,对零件制造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王刚经常说,“产品就是人品,它折射着加工者智慧和人性的光芒。”在每一次加工产品前,他都要反复揣摩其加工工艺和材料特质,研究加工方法,选择适合的夹具和刀具,以确保产品一次性精美交付。针对不规则曲面结构的薄壁零件,加工极易变形的情况,他深入研究特种材料加工特点和特种工艺应用方法,创造出“不规则曲面装夹定位方法”,解决了关键零件加工难题,保证了该类零件的质量,加快推进了型号研制进度,为我国航空装备跨代发展做出了贡献。多年来,他攻克了大量的技术难题和生产瓶颈,累计创造了600余项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获得2项国家专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000余条,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170929100845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件产品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加工产品时,唯有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融入全部的心血,对它进行精雕细刻,才能真正赋予产品一个灵魂。” 王刚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技能训练基地,拿着一件零件,向在场观摩学习人员讲授着自己的心得。王刚着眼未来,积极倡导“零缺陷”产品交付活动,坚持在技术创新中传承薪火。在他的悉心培养下,“王刚班” 成为了一支“点子最多”、“精度最高”、“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能征善战的工匠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班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班组成员累计7次夺得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冠军;“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技术引领和辐射作用,至今完成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48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2亿多元。培养出国家、省、市各级人才130余人,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些科技精英如今已经成为在“逐梦航空”征途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航空报国正当时

“每天我迎着朝阳,进入公司的大门,一看到矗立大门内蓄势待发的战鹰,就有一股子干事创业的激情在心中熊熊燃烧着。仿佛一幕幕‘航空报国,拼搏奉献’的攻坚场景犹在眼前,一声声攻坚的号角,一代代航空人怀着对航空工业的无限热爱,用双手将一架架战鹰送上蓝天,翱翔苍穹。而在这些战鹰身上,凝聚着数控技术工人多少的智慧和汗水。”王刚从踏入航空工业那刻起,就暗下决心学好技术,报效祖国,并在工作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将这份责任担当。

 

微信图片_20170929100851

 

既做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付出。“别看他性格内敛,骨子里却是很要强的一个东北汉子,干起活来像个‘拼命三郎’。”每当提起王刚,数控加工厂工会主席焦卫东印象十分深刻。18年来,王刚就把对祖国航空事业爱全部倾注在工作中,体现岗位上,他怀着一颗“航空报国”的赤子之心,在航空武器装备制造任务最繁忙的关键时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立足岗位、攻坚克难,用10年的工作时间超常完成了15年以上的工作量,实现了“型号成功我成才”的职业目标。同时,他心系科研生产一线,带领他的团队攻关键、解难题,主动为科研生产诊治“疑难杂症”,实现工作创新创效,加快推动了航空工业型号研制的进程,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其中创收1.8亿元,节资1400多万元。

 

微信图片_20170929100855

 

2017年初,航空工业沈飞赋予王刚新的重任,在数控加工厂组建了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全程贯穿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和理念的生产组织模式——精益加工单元,由王刚担任单元主任,从而实现了传统生产模式向先进生产模式转变。该单元成立9个多月来,在王刚的带领下,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流程、实施技术改进、进行标准化建设等方法,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达到产品生产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月产工时总额和设备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优化后的程序对比优化前平均效率提高138%,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刀具数量从原来的100多种降到目前的30多种,操作人员从15人降到9人。成为又一支活跃在型号研制战线上的“尖兵”。

飞行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王刚获“央企楷模”